缤纷秋日,大咖新秀,从早到晚、从线上到线下,将科学火种撒向各处。9月11~17日,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辽宁省大连市科协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团长”带头 “错峰”科普
“团长”带头 “错峰”科普
自2018年起,大连市科协成立科普讲师团,吸纳全市科研、科教界精英。目前,讲师团已有成员6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任科普讲师团团长。
9月12日,在大连市科技馆,张玉奎带来首场科普讲座。他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从事密闭舱大气组份分析、色谱仪研发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经历。光怪陆离的科学世界令在场听众遐想万千,一个个追问将气氛引向高潮。
面对“化学有没有意思”“怎么能成为科学家”等问题,张玉奎耐心解答,鼓励小朋友们努力学习,留心身边的科学,勤加积累,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张玉奎进行科普讲座。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为期一周,为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特别将部分活动安排在晚间时段。”大连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介绍,活动召集了10余名科技工作者,在工作日19点的晚间时段打造“夜场”科普讲座,开通线上直播渠道,增加受众参与数量。
夜场科普活动主题多元,海上蛟龙,月球的观测与拍摄,钱学森、华罗庚等科学家故事等纷纷被搬上舞台。夜场线上科普讲座一直持续到10月,让科学之光照耀到课堂外,丰富公众的业余生活。
组装类机器人展示。大连市旅顺口区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3D打印机及打印作品展示。大连市旅顺口区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趣味实验 开启科学自由行
一点过氧化氢、一点肥皂,再加上一些碘化钾,不一会儿,一股泡沫状浅黄色物质像喷泉一样从容器中喷涌而出。“大象牙膏”实验让小朋友又好奇又害怕,科研人员一番解释后,他们才明白是化学反应的“洪荒之力”。
掌上火焰、液氮蘑菇云、消失的气球……逢见周末,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里,一场场表演秀让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来趟科学自由行。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实验我们能自己做吗”“这些都是什么物质呢”……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在人群中四散,不绝于耳。
现场实验员、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教师刘钊介绍,为了找到公众喜闻乐见的实验,实验员们多次开会研讨,观看了大量音视频和文字资料,并不断演示,以确保现场效果、保证实验安全。
大饱眼福远远不能满足这帮科学“小达人”,科普比赛的舞台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所学所知的机会。“这次比赛为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励他继续学习演讲和科学。”参加科普比赛选手的家长说。
观众操作水下机器人。大连市旅顺口区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更广泛的合作 更深入地科普
科普活动周期间,科普部工作人员一刻不停,奔走在大连各个分会场间。“目前,大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说。
除了主场活动,为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大连市科协等相关单位还号召其他政府部门、高校、学会、区市县科协等设立多个分会场,降低人群聚集风险,同时让科普之火扎根基层,形成燎原之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让科普活动的触角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大连市科协联合教育、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了系列联合行动。
9月14日,旅顺分会场异彩纷呈,科普器件、机器人展示,太空植物参观,民俗表演等趣物趣事出现在眼前。这场跨越时空的见面打开了“小话匣子”们的开关,参观的小学生们久久不舍离开。
大连市特种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谢辉讲述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原来需要这么多技术支撑,高产的粮食、香甜的水果原来是因为育种技术的加持。
小朋友体验大连市流动科技馆科普展品。大连市旅顺口区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联合科普活动主题涵盖碳中和、节水、抗疫、安全常识、垃圾分类等,织成了一张科普网,“网罗”住了各年龄段、各区域受众。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能靠一朝一夕,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热情投入,才能期待整体提升。”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说,近年来,大连市在科普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正在谋划科普常态化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意义重大,科普活动常态化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基础支撑。”张玉奎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