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展馆现场(张思玮摄)
应用机器人激光视觉系统技术,只需手持笔记本大小的“遥控盒”就可以操纵机器人将玻璃搬运到指定位置,再涂上胶,丝毫不差地安装上去,精度被控制在0.2毫米以内。
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驾驶智能快递车即可实现自主行驶、智能避障、识别红绿灯、智能取货等功能,还可实现全场景覆盖和全天候运行。
采用柔性制造的设计理念,机器人就能针对不同工件的焊接路径,自主调整焊接姿态
……
9月10日,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物流机器人展区,3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机器人龙头企业、极具创新的中小企业“联手”展示了工业机器人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贡献的“中国力量”。
潜移默化改变生产方式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工业机器人集成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完成焊接、搬运、喷涂、冲压等各项任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工业领域。
“过去,工业机器人只是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如今,它已经能够承担高技术、高强度、高速度、高精度的工作内容。”安川首钢一位深耕行业十几年的参展人员惊叹多学科技术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赋能潜力。
她表示,如今的工业机器人综合了人和机器的特长,既具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力,又可长时间持续工作,并且不惧恶劣环境。工业机器人不仅能节约人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机床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与产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工人安全、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5094台,同比增长64.6%。事实上,工业机器人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一样,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
布局产业全链条
在展区内,工业机器人的完整产业链全景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带来了“哈工轩辕”,利用分核分区技术将操作系统划分为智能端、实时端、监测端3个模块,分别相当于人脑中大脑、小脑、脑干。研发团队以自主研发统筹与调度技术,让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和设备同时具有思考决策、肢体协作和危险防护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实施统一架构机器人操作系统。
在产业链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中,深圳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以“POSS”理念(即更高性能、更开放、更智能、更安全),不断开拓为人类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产品拥有3-18公斤不同负载能力,覆盖不同客户的需求。他们设计研发出了Elfin系列协作机器人、Elfin-P系列协作机器人、MAiRA多感知智能机器人助手以及Star复合机器人。
在产业链的下游是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主要以汽车制造、 3C电子行业、物流行业为主。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四维实景地图、工人无人机、地面机器人、全自动机场、物联网云平台为载体,融合多源传感器,为用户提供“机网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以电力巡检为例,他们只需1周时间,就可以对管理区域内的线路完成一次精细化巡检,线路故障平均排查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故障排查人员从15人缩减至2人。
此外,京东物流还携8款机器人参展,L4级别自动驾驶智能快递车、搬运型AGV机器人地狼、机房巡检AI机器人、六轴协作机械臂、商用服务AI机器人、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可穿戴AI仿生手、轨道巡检AI机器人,从货物分拣、配送到商业服务、轨道巡检、人体效能补偿等方面,呈现了“黑科技”级的智能物流配送产品。
多方支持共奏“主旋律”
立足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企业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现实,专家表示,工业机器人势必会成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但根据《2020 世界机器人报告》,目前中国各行业所使用的机器人仍主要来自国外厂商,例如新安装的机器人中,有 71%来自国外供应商。国内厂商市场占比小,工业自动化市场国产化率的提升空间很大,未来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高科技,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以更高的竞争力取胜。”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结合,必定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灵感与思路。
面向未来,多位参展商表示,希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推广应用机器人,促进机器人的研发。同时,尊重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规律,社会多方联手推动工业机器人朝着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发展,最终在世界工业机器人的舞台上唱响“中国好声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