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2020年又有了较大增长,研究生招生数比2019年增加19万人,增长比例20.74%,在学研究生数比2019年增加27.59万人,增长比例9.63%。
笔者一直是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坚定拥护者与呐喊者,因为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国家创新的贡献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与此同时,笔者同样认为要更好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的效用,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机制。
首先,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招生选拔考试招收更有潜能的研究生。笔者曾经阅读过一篇某高校的内部数据分析报告,得知该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在学成绩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相关度较低,而与高校自己组织的入学面试成绩高度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选拔效率低于高校自己组织的入学面试。这一方面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要适应全国的要求,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及其他方面。然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需要更多关注选拔效率的问题。
尤其是需要关注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差异,因为这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考试选拔的相关指标也就有明显的差异。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非常缺乏。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引起相关学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培养机构的高度重视。
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资助。目前,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资助体系较十年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生安心投入学习与研究。然而,我们前期的多项研究以及国内多项类似的研究均发现,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的资助效果依然不甚理想,体现在不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研究产出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资助(比如专门针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资助)却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投入,以及最终的研究产出。这其中的逻辑虽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即不一定是给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资助导致了这些研究生研究产出的结果,但说明这些研究资助配置给了有志于进行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些研究生个体的研究压力。
因此,随着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资助规模也需要扩大。尤其需要扩大特殊性资助的覆盖面,提高特殊性资助的精准度。比如,对于投身“冷门绝学”研究的研究生可以给予专门的资助,再比如可以提高基础学科研究生的资助额度等。
再次,加大研究生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而言,应该培养他们纯粹的学术志趣,而对于某些和产业、行业联系紧密的学科的研究生而言,就有必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使他们的研究促进产业、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破“五唯”的背景下,“论文发表”不再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如何保证研究生的研究投入不下降?笔者认为,让研究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措施可以成为一个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优良传统。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培养需要提倡“真刀真枪做学位论文”,对于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更需要主动为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服务,将毕业论文写在高校所在区域的大地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又能获得地方政府、产业的支持,实现政产教融合的良性互动。
“真刀真枪做学位论文”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尤为重要。关于专业学位论文的标准与要求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尚未形成共识的议题。如果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践行“真刀真枪”的准则,相信不但能够为我国专业学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方向明确的路径,而且还能为世界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总之,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已然取得了可喜进步的情况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有更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但从规模上,更要从质量上全方位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让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好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让我国早日迈入研究生教育强国行列。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