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兴毅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8/23 9:22:42
选择字号: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卢世璧:人民有难时,当然要冲在最前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寻呼系统就是“总调度”,过去只要寻呼机“滴滴”一响,卢世璧院士便会闻令而动。于他而言,院士就是战士,是医生更是党员

“身祗此身要珍重留为家国用,学需便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风雨飘摇、强虏恣肆的旧中国,肺结核医学专家卢永春用挂在墙上的书法,为儿子卢世璧心中种下救民报国的种子。

卢世璧的医学生涯,几乎与新中国同步而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卢世璧积极投身志愿军伤员的救治行列。1958年,已是北京协和医院科室骨干的卢世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郊荒野,参加建设全军总医院。尽管条件差,可他始终坚信“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约有一半中老年人患有关节病,而我国因腿疼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难计其数。当时,外部势力对华进行技术封锁。就在卢世璧迷茫时,老师陈景云给他指出研究方向:去攻克人工关节的研究,填补我国医学空白。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想攻克中国骨科界的“珠穆朗玛峰”,谈何容易? 没有资料,没有图纸,卢世璧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靠着当时国内仅有的一些外文医学杂志上的骨关节图片,用木头刻出了一个人工关节模型。找人画工业设计图、选金属材料、远赴深山寻找金属钛……每个环节卢世璧都亲力亲为。

人工关节要保证插入骨髓后不松动。经过多次试验,1979年,卢世璧成功研制出固定人工关节的TJ骨水泥,填补了国内空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得以广泛推广。

就是在这一年,卢世璧加入了中国共产,他立下誓言: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献给医学事业。攻克异体神经移植临床手术排异性难题、首创将记忆合金引入脊柱外科为患者治愈病痛……他用共产员的责任担当和知识分子的锐意进取,为国家医学创新、护佑人民健康作出非凡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卢世璧创新攻坚的步伐并未因登上荣誉的顶峰而停滞。对党的忠诚和军人的使命感,让卢世璧一次次奔向最危险的地方。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卢世璧主动请战。当时他身患癌症,老伴已去世,女儿挽留,领导规劝,但年近八旬的他还是毅然赶赴震区。饱受老年性骨关节炎病痛折磨的他,一边拄着拐杖挪步子,一边焦急地自责:“我要是能走快一点,就能多救一个人。”

在卢世璧的“保肢治疗”下,不少伤员保住了濒临残疾的腿。家属看到满头白发、手拄拐杖的卢世璧,忍不住哭着道谢。

“当人民有难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当然要冲在最前沿。”在卢世璧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而让人悲痛的是,去年3月28日,卢世璧因病逝世,铁医战士终于可以“休息”了……

卢世璧的一生让人倾慕又感叹——在从军从医的人生道路上,他树立了白衣战士一心向党、赤诚奉献的光辉旗帜;在面对险情、危机、挫折的时候,他步履坚定、从未迟疑!

(本报记者 崔兴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