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垄改造盐碱地现场会在西藏山南召开,粉垄青稞优势明显。 韦本辉供图
近日,一系列测产报告传到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本辉的手里,让他对团队发明的粉垄技术更有信心了。在河南,粉垄一次第五年的小麦仍增产9.9%;在河北,粉垄第三年,第五茬小麦仍增产18%;在广西,粉垄第二茬早稻仍增产9.5%……
早在2009年,韦本辉团队自主发明“钻头”耕具替代5500年前发明的“犁头”,颠覆了沿用千年“犁翻碎土”传统耕作格局。
韦本辉告诉《中国科学报》,粉垄技术变革传统耕作实现农业重大突破的要义在于,一是超深耕深松,倍数加深耕作层;二是原位碎土,不乱土层;三是粉垄后土壤团粒结构表面光滑,易“淡盐”和减排有害物质;四是土壤疏松悬浮状态,不易板结,透气贮水、可多年利用;五是一次性运行耕作便完成整地任务,避免耕作机械轮子重力碾压,保持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原定厚度与疏松度。
10多年来,粉垄技术在广西、西藏等28个省(自治区)的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棉花等50种农作物中应用,耕地平均亩产增加10%~50%,盐碱地改造增产20%~100%,且增产效果具有持续性。
在韦本辉看来,粉垄技术友好利用土、水、气、温、光等五大自然资源,利于促进农业新一轮增产、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和可持续发展,有望成为农业物理增产和生态改善的新一极,让人类农业尽可能回归自然。
期间,韦本辉带领团队不断改进粉垄耕具。例如,继成功研发螺旋钻头粉垄机后,又发明空心型钻头耕具,该耕具耕作阻力小,可装配多类型悬挂式粉垄耕作机械,制造成本降低50%、耕作效率提升30%、油耗下降40%。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粉垄耕具,韦本辉团队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粉垄技术体系。
例如,基于粉垄“不乱土层”特点,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发明耕地全层耕、底层耕、侧底层耕、间隔性耕作以及盐碱地全层耕“淡盐”耕作模式等;发明多种粉垄栽培法,包括稻田粉垄“三保”(水、肥、土)节肥栽培法、旱地雨养(节水)栽培法、耕种与休耕交替间隔耕作与栽培法等。
除此之外,韦本辉团队还牵头编制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淮山等7项地方标准,可在全国推广应用。
带着信心,韦本辉带领团队继续大力推广粉垄技术。他认为,粉垄技术是拓宽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是科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