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吴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3 19:59:13
选择字号:
江苏大学:新材料人才培养有了新样板

“在这里,我不仅仅学到了材料加工制造的基本原理,还领略了当下智能制造的工业发展潮流,学到了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控制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等。”

说起自己所在的专业,江苏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8级学生邹石坪很是自豪,他表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学习,帮助他向着能够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杂问题的优秀工程师目标前进。

在江苏大学,材料类新工科人才培养采用了科教产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发挥教师团队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教+产教”融合优势,让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推动创新创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人才培养中落实落细。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工科与新材料的深度融合,行业急需具有新材料多学科交叉知识和卓越工程技术的创新人才。”江苏大学副校长、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赵玉涛认为,当前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知识交叉不足、创新能力欠缺、工程实践薄弱三大问题。

在构建多维度学科知识体系方面,江苏大学一方面优化物理、化学、数学、机械、电子等传统基础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建设《金属材料学》《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导论》等优势课程资源,大力加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原理》《凝固原理》等重点教材建设,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利用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械工业金属基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国内汽车用铝合金挤压材最大的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20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5家……在这些创新平台上,学生们大展身手。

“任何一次的重复练习都是有意义的。”在实验室里,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马亚芬通过一个半月的练习,得到了晶界清晰、腐蚀程度适当的样品,一步步解决了划痕、污点等各种问题,熟练掌握了金相样品制作的流程和方法,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特等奖。

通过工程实践训练,江苏大学复合材料18级学生余启航就学习了包括3D打印技术在内的多种特种加工技术,并自己动手制备出了一个哆啦A梦和一个象棋的三维立体结构,“3D打印技术并不是仅仅是利用PLA塑料打印模型,更为广泛的用途在于利用复合材料粉末制备一些高性能且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构件。”余启航说。

赵玉涛表示,基于创新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新材料产业,团队正在努力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材料基础厚、创新知识多、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的创新创业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