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27 13:40:53
选择字号:
教育博士招生对象须“扩容”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不同于学术型博士的专业博士越来越得到公众认可。特别是2020年9月22日,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来,大力发展以专业博士为代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此类博士在我国的发展历时尚不及前者,因此在招生范围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其中的一个代表便是教育博士。

作为目前我国专业学位中已经开设的一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教育博士最早发源于美国,随后被各国借鉴与发展。截至目前,教育博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教育博士现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博士专业学位。

在我国,教育博士也已经有10多年的开设历史。2008年底,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并于2010 年在清华大学等全国15所大学正式开始招生。

目前,我国教育博士的招生对象大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与管理人员,这是由于教育博士在招生时,都遵循了国家有关部门所规定的 “暂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社会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原则。另外,该学位在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的招生人数最多,比例约为70%左右。

在2008年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正式发布之前,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曾有一个关于教育博士设置的群众来信询问。教育部的答复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了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工作,拟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总体设计我国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并启动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专家论证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博士的设置与发展在根本上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且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然而,招生对象“暂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社会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否符合国际上的经验呢?

对此,笔者专门对美国的教育博士招生对象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调研,主要发现如下——

其一,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教育博士在2013年秋季招收了最后一批学生,目前仅有教育哲学博士(Ph.D)和教育领导博士(Ed.L.D.)两种项目。该校的教育博士项目比较复杂,国内对其学术探讨较多,笔者在此不做赘述。本文仅想强调,目前哈佛大学的教育领导博士(Ed.L.D.)项目的招生对象并未限制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人员,而是涵盖了“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的教育工作者”。

其二,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也有教育博士项目,其招生对象也并未对企业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限制,录取与否主要是看申请对象是否专业对口,以及是否有相关的研究能力和意愿。目前其教育博士项目的在读学生中,既有中小学校长,也有一些教育非政府组织(NGO)的管理人员,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

其三,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有多个教育博士项目,每个教育博士项目都没有明确表示其招生对象要排除某个群体或者限定在特定群体内,其官方网站上罗列的校友现有职业中,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行政部门官员、教育非政府组织、教育企业的人员。

其四,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博士项目也没有明确说不招收特定背景的人员,该校相关网站展示的毕业生既有来自大学的,也有来自中小学,乃至于政府部门和教育公司的。

其五,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这是笔者查到的有明确限定招生对象的唯一一所美国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目前有三个教育博士项目。其中,教育领导力/教育管理项目要求申请人有北卡州小学校长执照;社区大学领导力项目希望招收社区大学的老师;但教育科技的项目对于申请人职业没有任何限制。

综上所述,在美国,越是高水平的大学,对于教育博士项目的招生对象越没有限制,可见目前我国教育博士的招生对象“暂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社会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并不符合美国的经验。

那么,我国教育博士的招生对象是否反映了社会需求呢?笔者也针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相关企业和机构做了一个简单的关于就读教育博士的意愿情况调研,被调查机构的人员中,就读教育博士的意愿相当强烈。

事实上,为了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的国家战略目标,包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非政府组织、教育企业在内的所有教育组织与机构的人员,都很有必要进行教育博士的学习。

总之,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国内需求,都表明我国教育博士可以适当扩大招生对象范围,向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企业人员开放。如果说贸然全面放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则可以先在一些高水平大学进行试点。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