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基因突变图谱绘就 |
或为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与药物延长生存时间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姚旭东教授团队,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磊教授团队等国内8家中心的一项大样本量研究,共纳入了292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306例血液样本和23例肿瘤组织样本,并随访了所有纳入该研究、接受了新型内分泌药物阿比特龙、靶向药物奥拉帕利、以及多西他赛和铂类化疗的患者治疗效果,终成功绘就中国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液样本的基因突变图谱。
该成果只需抽取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一管血”就可获知患者前列腺癌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密码”,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与药物,从而最大化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杂志》。该期刊是全球肿瘤诊疗主要参考指南。
据论文第一作者、仁济医院董柏君介绍,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不足2年,如何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热点。目前我国对前列腺癌基因流行病学的理解主要来自西方人群的数据,对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知之甚少。在临床实践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获取困难,且存在创伤性,造成了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药物获批用于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如何精准选择药物,让患者的生存时间最大化,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薛蔚团队联合中国8家中心共同发起了此项研究。
该临床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23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液样本和同时期匹配的肿瘤组织样本检测到总体突变的一致性为91.7%。研究结果证实,在中国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高频率突变的基因包括AR基因,占34.6%、FOXA1基因突变率达21.1%、TP53基因突变率为19.5%、CDK12基因为15.4%、BRCA2基因达13%。其中,CDK12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的5%~7%。研究表明,中国该类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确实与西方人群存在很大差异;也表明应用方便快捷、对患者伤害小的血液样本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获得的基因突变信息可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的突变状况。
同时,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携带CDK12基因体系突变的患者接受阿比特龙治疗的效果差;携带TP53基因或RB1基因体系突变的患者,如接受阿比特龙或多西他赛化疗,疗效均不佳。如携带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突变,特别是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对奥拉帕利或铂类化疗的响应则更佳,无“疾”进展的生存期更长。
薛蔚表示,这是国内首个大队列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基于血液液态活检基因检测绘制的基因突变图谱,阐述了该类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证实了基因检测可以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最大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过方便快捷抽取血液样本的方法进行基因检测,即可准确反映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可避免穿刺或手术获取组织样本给患者带来的的创伤和痛苦。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jnccn.org/view/journals/jnccn/aop/article-10.6004-jnccn.2020.7663/article-10.6004-jnccn.2020.7663.xml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