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陈嘉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11 15:48:37
选择字号: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人工智能可能催生艺术新品类

 

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会取代人类吗?画师们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吗?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上,科普作家与画师再次探讨这个问题。

不是新问题

CG插画师乌合麒麟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惊讶。“新的技术改革总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品类,就像当初的照相机。”

他进一步介绍,照相机出现时,对传统古典艺术有很大的冲击。当时就有人提出,既然照相机能拍出真实的物体,那为什么还要画?当时有不少人支持类似的言论。“事实上,照相技术的更新,反而让艺术行业更加蓬勃发展。”

在乌合麒麟看来,新技术出现,一定会对过去的艺术品类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也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品类。

乌合麒麟对“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会取代人类” 持否定态度。“艺术行业的核心从业人员需要一个词,叫灵感。”他表示,灵感是基于人类感受产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不可名状的东西。“这种感觉很难用模拟去产生。”

“通识”是关键

在B站UP主、科普作家林超看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绘画,跨知识领域的通识教育在未来将成为关键。

以绘画为例,人工智能在机械性行为上做得更好,如智能填色、智能勾线、智能配色。但往往少了“神来一笔”,而这就需要扎实的教育来“填补”。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9月开始,上海高一的信息科技教材中就会出现人工智能单元,增加《人工智能初步》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告诉记者,人工智能课程的增加,源于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时代所需。

据透露,上海将建立多个人工智能研究院分院,为青少年提供设备、场地进行人工智能学习,同时加强高校、高科技公司和中学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起多方位的导师队伍,支持青少年的成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兴趣。”乌合麒麟说,在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上,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或许是第一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