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11 15:50:01
选择字号:
稻田黑土地保护“辽河模式”创建

 2141673350.jpg

稻田插秧  江志阳供图

2139159420.jpg

稻田秸秆还田整地  江志阳供图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东北黑土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水稻、大豆年产量在全国占有很高比重,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1/3,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辽河平原是重要的东北黑土地重点保护区域,这里是辽中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水稻单产超过500千克/亩,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在这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土壤健康及新型肥料研制合作团队自2013年开始,与辽宁盘锦幸福稻农场一起开展辽河平原地区稻田养护和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和示范工作,通过开展黑土区稻田本地值调查、种植方式调查、稻米食味值基础数据调查等,开展水稻秸秆微生物转化全量还田、机械整地、生物基质标准化育苗、物理除草技术应用、品种选育和适时采收以及保营养水稻脱粒技术等,形成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稻田黑土立体健康养护、水稻全过程绿色生产和机械应用的稻田黑土地保护“辽河模式”。

沈阳生态所高级工程师江志阳介绍,通过这些技术集成使示范田的面积从最初的400亩发展到目前的3000亩。通过稻田黑土保护模式的建设,5年时间里水稻田0~2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从常规种植的22.02g/kg ,提高到22.62g/kg;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从11.02 g/kg提升到14.57g/kg;土壤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增加23%。此外,技术的推广带动幸福稻农产区域村庄的稻田黑土保护模式和水稻绿色发展,延伸带动的乡村旅游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江志阳表示,在中科院和辽宁省的支持下,该合作团队还会一如既往地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土壤健康、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