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2 12:10:45
选择字号:
吴永红:扎根稻田 服务“三农”

 吴永红.jpg

吴永红在稻田采样。受访者供图

从井冈山革命老区到湖北三峡秭归县,从研究面源污染物在“土-生-水”三相界面的行为与调控原理到用科技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从耳濡目染党员模范的先进事迹到亲身经历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永红总是努力保持空杯心态,处处向党员先锋学习,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奉献绵薄之力。

圆一个儿时的梦想

吴永红出生在江西省安福县最东边的一个小乡镇,距离井冈山八九十公里,他从小就是听着红军革命故事、唱着革命歌曲长大。儿时的吴永红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8年,吴永红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委组织部在江西干部学院组织的第一期高层次人才“爱国 奋斗 贡献”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在吴永红看来,“这些革命者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事业,为的就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聆听了来自井冈山的革命故事后,吴永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革命先辈有了崇高的敬仰。当年,吴永红就产生了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想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员干部带头冲在一线,全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在肆虐的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再次打动了吴永红。

作为一名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吴永红强烈感受到党的感召。

他说:“中国共产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断修正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我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圆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人实现理想。”

党员干部心系人民

吴永红也是湖北秭归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峡秭归站)站长。2020年初,眼看着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三峡秭归站当地老百姓的脐橙销路不畅,吴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湖北秭归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脱贫),靠柑橘产业维持生计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0%。全县年产柑橘6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然而疫情阻断了交通,也拦住了农户们柑橘的销路。

中国柑橘产业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为了帮助柑农销售脐橙,带着秭归脐橙走进线上直播间,为柑农带货销售脐橙。

从院士到党员干部,他们一心装着人民,一心为百姓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行动,让长期从事农业相关科研工作的吴永红深受触动。在党员的先锋模范感召下,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也为秭归脐橙带货,希望以一己之力为当地柑农做点实在的事情。同时,他决定向党组织靠拢,加入这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先进队伍。

经过慎重考虑,2020年4月,吴永红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吴永红在思想上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更加关注党的新闻、党组织的活动、身边党员的一举一动,并主动学习了解党的知识、党的历史。

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吴永红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认真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经过系统学习,吴永红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并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在他看来,在工作、生活中要讲真话、做实事、真听话、勤出活。尤其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开展创新研究,用自立自强的科技成果回报祖国和人民。

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吴永红介绍:“我从事的是土壤学与水环境科学交叉的研究方向,称之为相界面过程与效应,重点解决或阐释底线界面、岸线界面以及颗粒界面的生态学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领域,近年来,吴永红的工作主要围绕稻田周丛生物对土—水界面之间养分转化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展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采样、测试方法的建立到群落特征以及功能探索,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长期以来,吴永红坚持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的习惯,深入三峡深山开展农业环境调查与研究,每年深入我国22个主要稻区(涉及全国770个采样点)开展稻田养分利用情况调查,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地方农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

吴永红一直牢记自己是来自农村的基层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更应该扎根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领域,加入党组织后的吴永红决心以党员先锋为模范,以党员标准为准绳,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科研上努力创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