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乃至全球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角膜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健康。6月26日,第一届角膜及眼表国际论坛(ICC 2021)暨第三届全国非公医疗角膜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巴西等国的近60位资深专家,近300位临床医生、学者,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就角膜及眼表疾病领域的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及新成果应用等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据专家介绍,角膜病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位致盲原因,也是我国复明率最低的眼病。数据显示,我国角膜病患者或超过3000万人。如果得不到及早治疗,病情一旦演化为角膜白斑、角膜溃疡等,最终结果就是失明。目前,我国有400多万患者因角膜病致盲,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此次大会共设置了六大主题版块,分别对应干眼、眼库、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病、角膜移植与眼表手术、眼表疾病及肿瘤等论题。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中还设置了青年医生论坛环节,为优秀的青年医生提供展示自我舞台。
“干眼诊疗新进展”作为大会首个主题版块亮相。目前,我国干眼患者约有3.6亿人,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而随着“读屏时代”到来,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大会探讨了从干眼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到干眼药物治疗新进展,再到强脉冲光(IPL)及睑板腺热脉动治疗(LipiFlow)等新技术,以及干眼相关诊疗规范等话题。
我国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20万人,每年能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却不足10000人,缺乏角膜供体材料正是原因之一。在“眼库”主题版块中,针对角膜供体材料不足这一难题,专家学者们对角膜捐献、保存、眼库运作经验等进行了深度探讨。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圆锥角膜发病率约为1/2300,我国现阶段有65万患者,严重者可能导致角膜穿孔,造成失明。在“圆锥角膜及扩张性角膜病”主题版块中,从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方案,到各种诊疗技术在不同阶段圆锥角膜诊治中的应用,专家们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我国,感染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致盲角膜病,其中真菌感染型角膜炎最为严重、难以控制,致盲几率最高。在“感染性角膜病”主题中,专家们分享了感染性角膜病的诊断思路、方式及治疗新技术,如持续灌洗治疗、角膜胶原交联术、结膜瓣覆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疗效等。
在我国大量的角膜病患者中,20%以上病情恶化后都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全国可成熟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眼科医生不足100人,且都集中在北上广等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在“角膜移植与眼表手术”主题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对最新的“成份移植”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从DMEK手术、深板层角膜移植、飞秒激光角膜移植、人工角膜的应用,到改良翼状胬肉手术和羊膜移植等眼表手术,全面分享角膜移植全类型手术大师级作品及各类眼表手术,以帮助更多的角膜专业医生提高角膜供体材料利用率和手术效果。
“眼表疾病及肿瘤”主题版块则主要围绕眼表肿瘤的药物治疗进展、免疫相关性眼表疾病、蚕食性角膜溃疡的手术方案选择、角膜神经营养不良的治疗新进展等展开,展示病因追踪、剖析诊疗路径,延展学科思路。
本次大会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角膜病分委会、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协办。大会主席、亚洲干眼协会理事、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表示,“国际视角·精准诊疗”是本次大会的宗旨,也是爱尔眼科在角膜及眼表疾病领域未来的发展方针。“国际视角”就是要盯准国际前沿,进一步提升医教研水平和层次,同时广纳英才;而“精准诊疗”除了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案,还要深入定位诊疗对象是患者而不仅仅是疾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