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4 16:47:10
选择字号:
亚-澳植物区系交流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之端团队以葡萄科崖爬藤属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球采集获得崖爬藤属80%以上物种(96/120),通过重建崖爬藤属的生物地理历史探讨了亚-澳植物区系交流的规律和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支序分类学》。

亚洲和澳洲位于地质环境复杂的东南亚地区两侧,其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区系组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大量岛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亚、澳板块间生物交流扩散的“踏脚板”。

此前有研究表明亚-澳植物区系的交流多发生在中新世亚、澳板块碰撞之后,且从亚洲到澳洲的南向扩散事件比反向的更多。但揭示两个植物区系交流的具体时间和扩散方向仍需要更多高密度取样的类群研究。

研究团队发现,崖爬藤属在始新世早期起源于亚洲大陆。属内扩散事件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中期之后,与亚、澳板块碰撞产生大量岛屿连接的地质时期一致,而属内在亚、澳间的扩散方向并不对称:以南向扩散为主,大多数扩散至东南亚岛屿,少数到达澳洲大陆,仅有两次向北的扩散事件。

由于亚洲大陆是崖爬藤属的起源与多样化中心,该属的生物地理历史反映了生物更容易从物种多样性高的地区向物种多样性低的地区扩散的趋势。同时东南亚地区热带森林的扩张也为该属物种成功定殖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体现了生态位保守性在生物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B类)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cla.1246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