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孙金龙 苗碧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9 9:46:09
选择字号:
梁嘉:为党工作,不谋私利

梁嘉

“要取得革命胜利,就要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为群众做好事,处处为群众谋利益。”

“党和人民给我的多,我应做的事情,或应做得更好的事情,还做得不够。”

“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为党工作,而不谋私利,是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的,也是自己最满意的一点。”……

这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梁嘉说过的话。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2009年9月10日,梁嘉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他的一生,践行着忠诚于党的诺言,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投身革命事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走进梁嘉,在6月9日第14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综合档案室查阅了梁嘉的相关史料,并走访了他的儿子梁适然等人。

梁嘉,原名梁荣生,字绍基,1912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博健乡东安里(后迁联兴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谋生计,梁嘉的祖父和父亲都被迫漂洋过海到加拿大当华工。少年梁嘉成为家中唯一的男劳动力,承担了地里几乎全部的农活。

“我的父亲四岁就到地里学干活,五岁放牛,六岁犁田,到十二三岁便能担负起犁、耙田的全套工夫。他从小酷爱读书、写字,但读了三年小学,便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后在村中长辈和母亲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山大学附中初中部读书。”梁嘉的儿子梁适然介绍。

梁嘉青年时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投入抗日救国的大潮之中,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冬在中山大学就读时,他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和抗日社团“中国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宣传组织工作,成为广州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活跃分子和骨干。

1936年秋,梁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山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书记兼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副总队长等职,有力地推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嘉转入秘密抗日斗争中,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地下斗争,保存和发展了党的力量。1945年1月,梁嘉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政治委员;同年5月率珠江纵队部分主力向西江挺进,创建了以广宁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7月梁嘉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委员。

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开展西江地区革命斗争的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党委于1945年12月,决定撤销广宁中心县委,成立西江特委。为保存实力,珠江纵队继续留在西江开展武装斗争,根据上级指示,在珠江纵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粤桂湘边区纵队,1947年7月,梁嘉任粤桂湘边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10月,梁嘉被任命为广东军区西江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粤中区党委副书记兼西江地委书记。

梁嘉从1945年1月至1949年12月,在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的岗位上领导武装斗争,历时5年,跨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两个历史阶段。1952年12月后,梁嘉先后任中共粤中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广东省科教办副主任兼省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推动“两院”发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于1956年筹建,1958年12月29日成立;1961年广州分院与武汉分院合并成立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销;1978年5月恢复广州分院。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省科学院也宣告诞生。

在“科学的春天”推动下,为落实中央科技发展相关政策,广东省委于1978年1月以1号文作出“成立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广东省科学院”的决定,广东省科学院正式成立。梁嘉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兼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与广东省科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

在任期间,梁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围绕中心和大局,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开创性工作,如组建和恢复科学院的领导机关以及所属的科研机构;重建科技人员队伍,使得科学院的工作恢复了正常;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广泛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等,为“两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梁嘉还带领班子制定“两院”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坚持科技工作“为当前当地服务”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并发挥科技人员优势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创建深圳科技工业园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984年5月,根据中央组织部的通知精神,梁嘉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同年6月改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顾问。1986年,他正式交班离休。离休之后,梁嘉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主动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党史、军史的编纂工作,为促进老区建设和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

梁嘉长期在广东省文化、教育、科技战线担任领导职务,为广东的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一直心系家乡,曾为家乡联兴村通自来水、修路、福利等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奔走,他还为母校博健学校的建设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

忠诚于党的诺言

梁嘉是第一、第五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二、第四届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参加和领导了青年运动、武装斗争、地方建设、科教卫生等工作,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梁嘉始终信念坚定,忠贞不渝。他曾经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始终保持革命气节。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抱有必胜信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毫不动摇、毫不退缩,体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梁嘉弟弟梁寒光,原名梁荣林,是从炮火硝烟中走出的人民作曲家,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冼星海门下学习音乐创作。梁嘉于1937年通过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把弟弟梁寒光送到延安参加革命,对梁寒光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梁嘉和妻子许桂生是一对革命夫妻,两人都是开平人。在梁嘉的影响和带领下,许桂生在1938年参加革命,在地下党和部队里做过情报、联络、妇女等工作,逐渐成长为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分子。在抗日烽烟四起的年代,大儿子梁适年仅11岁就成为游击队里一名小战士,这也成就了一段“上阵父子兵”的佳话。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梁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坚强的党性。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曾经说过:“要取得革命胜利,就要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为群众做好事,处处为群众谋利益。”

梁嘉一切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始终把国家前途命运放在最高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贯严格要求,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违反原则的事情;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每次下基层调查研究,总是强调节约,绝不允许铺张浪费。他为人低调,不喜欢讲排场。

2011年3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兼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郭俊在梁嘉追思会上指出,通过和梁嘉同志接触和聆听他的一些教诲,我确实感到他是我们党的一名优秀党员,是一名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也确实感觉到梁嘉同志是关心基层、关心广大科技人员、关心人民群众的好领导。

“横戈保国不为封侯,这是我父亲一生的座右铭。”梁嘉的儿子梁适然语气中透出无限的自豪。梁适然说,其家庭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基因,有“兄弟兵”“夫妻兵”,也有“父子兵”。“这是一种荣誉,回溯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父亲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对于革命信仰最诚挚的奉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投身到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事业中去。”梁适然说。

1986年,梁嘉(右三)出席深圳科技工业园建园一周年活动

1980年12月6日,梁嘉就肇庆鼎湖山保护区事宜写给许士杰的工作手稿

梁嘉挥毫写下:教书育人

2008年11月,梁嘉挥毫写下:发挥学科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资料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综合档案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