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老师,这是福州大学的项目,您怎么来了?”有一次,在答辩现场,评委疑惑地看着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院长衷水平。
“对呀,我和福大的迟老师是一个课题组的。我既是紫金人,也是福大人。”随后,衷水平笑着解释了自己“双重身份”的由来。
评委看了一眼申报指南,上面明明白白写着需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按照衷水平所说,他既代表了企业,又是高校人,难怪会出现在现场。
这一幕让评委印象深刻,在校企合作育人热潮的当下,衷水平这一双重身份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他的这一“双重身份”是怎么来的呢?
2.0版重在用科技创新回馈企业
这一特殊的身份源自于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2018年进行的一项双聘教授改革。虽然双聘教授在国内高校并不是新鲜事,但他们并不是为改而改的。
故事还要从2007年6月说起。当年,福大与紫金携手创办紫金矿业学院,由此诞生了“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紫金模式”。3年后,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十多年过去,福大与紫金度过了愉快的“蜜月期”,并酝酿着进一步升级。“‘紫金模式’1.0版本主要是企业帮助高校发展,我们希望‘紫金模式’2.0版本可以用科技创新回馈企业。”福大紫金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徐雪玉说。
实际上,早在办学之初,紫金董事长陈景河就希望校企共同科研攻关,解决企业的“卡脖子”难题,但碍于推进和实施过程的一些困难,该想法一直搁置。如今,随着紫金的一步步成长,一流的研发已成为发展急需。
企业科研如何破局?从前多是高校人士跳槽企业,助力企业研发,如今从企业来到高校也成为部分有识之士的选择。
后者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体制内外依然面临着很多纠结。这样的纠结在以矿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更加明显。
曾经在企业工作的徐雪玉深知体制内外的顾虑,于是在2018年,一个大胆的人才共享模式——“学校所有,校企共用”在她的推动下,经校企协商最终诞生了。简而言之,“人事关系归高校,企业做科研教学的支持者、人才薪资的提供者”。
就在衷水平由“企业人”变为“高校人”+“企业人”的2019年,另一名国家级人才也由“科研院所人”变为了“企业人”+ “高校人”。他就是紫金总工程师、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首席科学家蒋开喜。针对紫金在欧洲并购的铜金矿会产出无法利用的含金黄铁矿,他提出了难处理黄金资源开发的全新技术方案。该技术将为企业创造每年1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您不直接去高校当教授?”《中国科学报》记者问。
“我有志于做科研与教学,但教学与实践彻底分开的话,很难在大楼里做出符合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科研。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一旦封闭就是一潭死水,眼下就是最好的选择。”蒋开喜说。
最大作用在于知道靶心在哪里
记者一行来到紫金厦门分部。大厦建在湾区,面朝大海的同时,迎面而来的还有呼啸的海风。风起之时,顺风而动,才能行以致远。
受到这一模式的启发,福大紫金矿业学院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并促其成为紫金的独立董事。
毛景文团队骨干成员与学院地质、采矿、矿加系骨干教师共同组建新团队,一出手,不仅获得紫金塞尔维亚金铜矿项目启动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还将矿山年产量50万吨的设计提升到1000万吨,20倍之差震惊了原来的设计方——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教授们。
蒋开喜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聘任至福大,多次和青年教师进行座谈,逐一对他们的困惑进行分析、指导、规划。几轮指导下来,青年教师知道了该往哪个方向使劲。正是因为有蒋开喜、衷水平托底,年轻人都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敢主动挑大梁,并且获得了多个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双聘教授的最大作用在于,我们知道靶心在哪里,不会胡乱突破。”衷水平补充道。
位于紫金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目前,依托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已有6名青年教师入职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去工程现场找基础问题,让他们兴奋不已。
福大紫金矿业学院青年教师左蔚然就是其中一名,他关注的是矿石破碎性质指标测量的问题。“从前的教科书从来不考虑矿石颗粒的差异,但实际上,了解它们符合怎样的统计分布是未来矿业开采走向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而同为博士后的陈波解决的是矿山尾矿再利用问题,刘金艳聚焦如何降低外排废水的酸性……这些研究在当下的紫金马上就能转化。
企业之外,前沿研究对于改变学生的认知也大有裨益。“矿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未来矿业将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这样的研究更能吸引下一代投身艰苦行业,在高薪和挑战面前,附加值更高。”左蔚然如是说。
校企共赢的模式能否复制
衷水平如今的企业职务之一是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新疆、福建两头忙。趁着此次短暂回福建,他又给本科生上了五节《化学选矿》课程。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用‘烤玉米’讲铜的冶炼过程、用‘剥板栗’类比金矿去氧化。就算衷老师不在企业工作,也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衷水平曾指导的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钟文说。
衷水平留给学生的印象远不只是“网红”教师。“他指导学生做科研,瞄准产业需求,强调可复制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环保。考虑的点位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导师。”钟文回忆道。
一直以来,打通采矿与地质专业壁垒,实现大专业内的融合是陈景河的办学心愿,地采复合实验班的成立实现了这一目标。而蒋开喜的加入填补了学院在冶金学科上的空白。
“搞科研的专家怎样挣钱?不要想当然地说要‘挣大钱’,其实根本在于你的行业贡献。”“大家都愿意搞投资,其实对行业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比简单地学金融、学投资更有优势。”……在蒋开喜看来,直面本科生关心的“敏感”话题,才能让他们对行业、个人前景充满希望。
有人说“紫金模式”不可复制,但在福大紫金矿业学院副院长彭向东看来是可以的。“要点有四:第一,企业当家人要有家国情怀;第二,校企要有相同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而不单是为小集体利益而努力;第三,企业要有足够且持续的资金支持办学;第四,企业自身要有一定研发能力和科技人才储备。”
事实上,福州大学泉港校区已借鉴“紫金模式”,实现了校政企的无缝合作。而放眼周边高校,也有不少企业家给高校捐资办学,未来它们都有成为第三个、第四个“紫金模式”的可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