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科协 学会联合体牵头组织,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制的《 领域技术研究成果》(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
“蓝皮书”指出,我国 创新研究和医药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重要软实力,在本次疫情防控和疫苗外援中为全球疫情控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凸显出 和产业在全民健康保障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科学信息、实验动物、科学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等“ 研究四要素”的关键技术上高度依赖进口。尽管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制药工业体系,新药研发的能力日益增长,并逐步走向世界,但在高端设备和耗材方面高度依赖国外,连最基本的药剂西林瓶的管型也需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
“当前我国制药工业的支撑体系高度依赖进口,关键生产设备如滤包、纯化介质等依赖度高达90%,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检测试剂盒均面临了原材料涨价、甚至断供的局面。社会资本急功近利,重复投入、一哄而上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科协 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说。
王小宁指出,中国目前是最大的数据提供方和购买方,在 领域缺乏自己的数据库,科学数据“外流”严重,科研工作高度依赖海外数据,如全球每年高达1.1PB的国际生物数据下载量中55%都来自于我国,科学信息、数据存在“不安全、不稳定、不持续”的风险。
此外,在高端仪器设备上,我国年支付量超过上千亿元,国产设备缺乏竞争力;中国生物科研试剂的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市场,但耗材依赖度更高达98%,年消耗量高达上千亿元,国产产品缺乏通行标准。
不仅如此,“蓝皮书”也表明我国实验动物领域面临诸多安全问题,实验动物作为 研究的“活试剂”,要保障自有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安全,堤防国际种质资源全面垄断的风险。同时实验动物行业平台投资回报偏低、相关技术人员仍然缺乏,影响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蓝皮书”还指出,当下我国 和产业创新与硬件创新分离的现状,主要源于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和部分工匠精神的缺乏,在体制层面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困境。对此,“蓝皮书”提出了相关建议。
“重塑我国 研究及产业链新模态,要痛下决心改革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摒弃现行学科人才评价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模式生物基地、多学科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强化国家竞争力。我们还建议建立‘科学创新新特区’,在产权问题、审批问题上彻底放开,避免‘政策打架’困境,提高科研创新效率。”王小宁说。
据介绍,“蓝皮书”将在更广泛的征求意见和修改的基础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供政府和社会参考。同时将由课题主要承担单位在重新定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上述“ 研究四要素”,动态收集整理清单目录,供政府、企业和院校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