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研究员杜岩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团队合作,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FOSAT)的观测数据研究揭示了台风期间海浪波高的非对称性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
台风浪是台风引起的灾害性海浪,会破坏海洋工程,危及海洋养殖,影响海上航行与输运等,对海洋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靠近近岸时,海浪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折射、绕射、以及与海流相互作用等,破坏岸界地形,影响岛礁的建设与发展。正确认识台风浪的空间分布可以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岛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利用CFOSAT的观测数据探究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全球各个大洋洋盆以及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台风)期间,海浪有效波高(SWH)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浪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在北半球SWH最大值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南半球出现在左侧。同时,各个大洋洋盆台风浪的SWH非对称性有所差异。风浪的成长受风场的调制,台风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海浪的成长,但造成的SWH空间分布非对称性越小。
该研究表明,台风期间风场的非对称性和岸界地形对台风浪SWH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0JC01682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