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10 22:28:03
选择字号:
三峡工程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忠县中坝》首发

 

 《忠县中坝》(全四册)

4月10日,《忠县中坝》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重庆市忠县文物保护中心等文博、科研机构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是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最重要的遗址之一,遗址东西最长约350米、南北最宽约14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河水的常年冲刷,使遗址的主体部分沦为一座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孤岛,人称“中坝”,故名中坝遗址。

1997至200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智彬领队,连续六个年度对忠县中坝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因其重要发现,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新发现”。

六个年度的发掘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迄今为止三峡库区堆积最厚的文化层(深12.5米),延续时间长约五千年,是长江重庆渝东地区近五千年地方史的考古证据;出土了非常丰富的遗迹、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小件或标本20余万件;首次确认了盐业生产遗址类型,丰富了我国考古学遗址类别,等等。

田野发掘结束后,2003—2005年考古研究院开展室内系统资料整理。2005—2011年,孙智彬主持完成中坝遗址报告编写。从2011年交稿至2020年正式出版,《忠县中坝》编辑出版历经9年,全四册,390余万字。

《忠县中坝》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代、汉代、两晋南朝、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遗存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三峡渝东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迄今出版的“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丛书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考古发掘专题报告。

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其保护范围之广、保护的文物数量之多在全世界文物保护史上极为罕见。从1992年至2011年,全国225所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数千名文物工作者参加了保护工程,完成了1128处文物的保护,出土文物25万余件套,其中较珍贵文物6万余件套。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和迁建区的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大型丛书全面记录了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三峡地区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科学出版社从2001年出版此丛书甲种第一号至今已20年,已出版66种81册,6420余万字。由于整理工作的滞后性,目前仍有许多报告没有出版,预计整套丛书全部出版,将达到100余种。“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是目前国内出版时间最长、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考古类图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