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25 17:19:38
选择字号: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3%

 

3月24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研究员表示,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王凤忠介绍,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

他说,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冷却肉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王凤忠介绍,2015年,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监测预警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

农产品加工业引领三产融合发展,显著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保鲜技术的突破,为“安全、营养、美味”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新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创意创业、科普基地、特色小镇、民俗文化、乡风乡愁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王凤忠说。

不过,王凤忠强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产后损耗大,存在技术短板;梯次加工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对资源综合利用缺乏部署;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十四五”期间将紧紧围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坚决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