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约有103万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3月17日,在第一届上海市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如是说。
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心肌血液供应量不足,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余万,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进程,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还将进一步升高。
葛均波表示,实现冠心病患者的准确筛查与精准诊疗,有效引导患者分级诊疗,是心血管病治疗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冠脉功能生理学技术起源于1978年,目前的“金标准”是基于压力导丝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但是FFR技术主要依靠进口,国内使用比例相比国际严重不足,多数患者只能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进而影响心血管病精准治疗的开展,极大地限制了冠脉生理学在基层临床的应用和普及,先进、经济、易开展、符合国情的心血管精准诊疗技术亟待出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让医生更高效、更精准地做出诊断、治疗,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近年来,由葛均波倡导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转化出诸多全球领先的心血管创新产品,如可降解支架、经皮主动脉瓣膜和冠脉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
据悉,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是中国原创、国际首创、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FFR产品。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完成2万多例临床验证,也是全球唯一完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无导丝FFR技术。同时,该技术已被写入欧洲心脏病学会介入医生官方培训教材和日本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专家共识,逐渐成为冠心病术中诊断的“新标准”。
会上举行了新一代AI-QFR冠脉精准诊断系统全球首发仪式。AI-QFR系统为全球首个介入无创FFR和PCI导航系统,仅需1幅造影、1步计算,1分钟内全自动完成冠脉主支与分支的FFR评估和PCI导航,将进一步促进精准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和PCI手术的快速下沉。
葛均波提到,新一代AI-QFR系统能够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狭窄率40%~70%的临界病变,为患者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帮助医生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PCI、CABG等干预治疗。
目前,QFR技术在中、美、欧洲、日本等20余国500余家医院开展临床及科研应用。结果显示,该技术的临床性能和术中表现优异,可以实现精准诊断,辅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PCI介入治疗,独有的PCI手术规划和虚拟支架技术,还可帮助医生制定更优化的PCI手术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涂圣贤表示,医疗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技术性,临床实际的需求一定是技术研发的第一目的。新一代AI-QFR正是通过与临床医生大量深入交流,了解实际临床痛点和需求,结合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大大提升了临床适用性。
据悉,本届论坛由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CCI、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协办。此次论坛共吸引了国内50余家医院的120余名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线上共计约7600人参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