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张文静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1/3/17 20:51:24
选择字号:
审一篇稿子给3000元报酬,你会审稿更积极吗?

 

审一篇稿子,给45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审稿费。这样会激发你的审稿热情吗?

在Science网站最近关于“是否应给予审稿人报酬”的讨论中,美国一家科技初创公司首席科学家James Heathers提出了上述主张。

他认为,审稿给评审人带来了负担,并且目前普遍存在论文评审质量低、审稿慢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偿审稿是必需的。

对此,反对的声音很激烈。比如,非营利性出版机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首席执行官Alison Mudditt等担心,如果支付450美元审稿费成为常态,将带来订阅成本飙升、不道德审稿泛滥成灾等可怕后果。

那么,到底该不该给审稿人支付薪水?

免费审稿变成道德枷锁?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目前大部分审稿工作都是义务、免费的。然而,审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研论文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导致的审稿周期长、审稿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日益严重。

2016年,Nature网站一篇题为“发文章为什么要那么久”的文章指出,过去十年来Nature的审稿周期从85天增长到150天,而PLOS ONE从27天增长到125天。

“很多研究者已经对于无限的送审—退稿—评议—再评议这一循环感到抓狂。漫长的审稿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干扰了科学家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因此,关于如何激励审稿人更加高效地审稿,一直是学术圈关注的话题。其中,给审稿人支付薪水,是一种经常提及的可能的解决办法。

在2020年《科学家》的一篇报道《出版商,如果想要我为你审稿,请付我薪水!》中,人类学家Hugh Gusterson态度明确:“学者们应该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为非营利出版商做审稿,但应该对那些不支付报酬的营利性出版商的要求‘直接说不’。”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城市规划研究人员Natalie Osborne则在2018年的一条推文中写道:“嘿,学术出版商,你的利润率大概是30%。”

2020年,美国学术出版协会博客“学术厨房”的一则评论指出,“我们在全球知识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太多时间,因为保留了一个基于‘慈善’的评审系统,这延迟了整项工作”。

评论作者认为,目前提到的其他奖励办法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审稿效率低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专业化,而这意味着要为审稿人付费。只有付款后,杂志才可以要求审稿人快速提交报告(例如10天之内)。学术出版系统中的其他人都可以因为工作而得到报酬,为什么审稿人不行?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江晓原认为,营利性出版商为审稿人支付报酬的逻辑是合理的。“目前,国际排名前20的顶刊,一大半是商业期刊。国外期刊界早已过了‘田园牧歌’的年代,自从资本进入学术期刊,出版商的根本目的就变成了资本增值。”

江晓原坦言,一家商业公司,一方面要求审稿人免费为其付出,还要求他们必须尽心尽力、高效完成任务,这在过去是一种学术传统,现在变成了道德枷锁。

因此,他认为,如果有审稿人向一家商业期刊索要审稿费,这不应视为不道德。“审稿是否收费和学术判断是否公正,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国内审基金、审项目都可以获得报酬。我觉得收费也不会有碍公正,甚至反而有助于公正。因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得到了回报,就应该认真替人干活。”

期刊出版商态度耐人寻味

不过,期刊出版商们对该问题的态度耐人寻味。

《科学家》上述报道在最后提到,除了PLOS和加州大学出版社,联系的出版商中没有一家表示考虑过付钱给审稿人。

《科学》发言人在一份回复声明中写道,《科学》不打算向同行评审人员支付报酬,并补充说:“很多评审人员感到有义务参与,这是一种很好地服务于科学的传统。”

在施普林格·自然的声明中,它引用了自己为改进同行评审过程所做的努力,比如最近的一项试验倡议,认可已发表论文中的评审人员,但没有提到付费的同行评审。

此外,出版巨头爱思唯尔也没有发表评论。

值得关注的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目前的政策显示,如果期刊找不到足够的同行审稿人,可以使用出版合作伙伴Research Square的服务来确定合适的审稿人并提供报告,以免给作者造成进一步的延误。由Research Square聘用的审稿人将获得酬金,用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审阅。不管审稿人的推荐如何,酬金都是支付的。

再比如,《科学》2015年的一则报道介绍说,开放获取期刊Collabra: Psychology计划从每篇收取的875美元文章处理费中,拿出250美元放入“研究社区基金”,用来支付审稿人和编辑的费用。

正如江晓原所说,不同出版机构对于同行评审模式的选择早就不是单一的了。

审稿的好处未必通过付费方式来体现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王善勇刚刚做过一项统计,过去一年多来,他大概给十多种期刊审稿达80多篇,绝大多数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

王善勇指出,对于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来说,相较于争取审稿付费,科研人员更急需的是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而不是没好处就不去做的功利思维。

其次,他认为,审稿本身可以带来一些隐性“福利”。“据说,多年前欧美有的国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给学术期刊做过审稿工作,在申请绿卡时是可以获得加分的。一些大学也会给审稿算工作量(社会服务的一部分)。”

王善勇还谈到,投发论文的过程中,期刊主编、编委、编辑、审稿人、作者构成了一个系统。“很多科研人员既是审稿人,也是作者。如果你总是拒绝审稿邀请,可能会进入编辑的黑名单中;如果你是个积极的审稿人,那你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个‘潜规则’,这种关系是相互的。所以,审稿的好处未必会通过付费的方式来体现。”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科研人员要多为国际学术圈作贡献,才能掌握话语权。”王善勇告诉《中国科学报》,“作为一些国际期刊的编委,我切身感受到,现在很多国内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前可能请不动,现在很积极愿意去做审稿工作,而且非常认真。还有很多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做国际期刊的主编,哪怕是区域主编。做期刊主编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他们在努力争取。

《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十分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一种理念。虽说审稿人义务为杂志服务,但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审稿人是在为整个学科发展服务。

“审稿确实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付出马上就要兑现,审稿工作就变味成商业行为了,这真的有利于学科发展吗?”程磊表示,审稿人完全有充分的自由决定是否接受审稿邀请。“有偿审稿”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巨型杂志的出现导致了审稿需求的暴增,使得审稿人不堪重负。

他也认为,应该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审稿人的工作肯定是对整个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应该承认审稿对于审稿人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义务审稿本无可厚非。当然,如果期刊和某些科学家达成协议,需要其帮助完成相当数量的审稿工作时,支付一定的报酬也是合理的。”

“如果真如《科学》新闻里提到的每篇审稿给予450美元的报酬,通常一篇稿件需要3位审稿人,这对于期刊来说绝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还包括审稿之后被拒的稿件)。”程磊指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有偿审稿成为常态,出版商肯定会将这笔开销转嫁到作者身上的。”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3/450-question-should-journals-pay-peer-reviewers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09/09/21/peer-review-survey-2009/

https://senseaboutscience.org/activities/peer-review-survey-2009/

https://www.nature.com/news/does-it-take-too-long-to-publish-research-1.19320

https://www.nature.com/news/concern-raised-over-payment-for-fast-track-peer-review-1.17204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5/01/new-open-access-journal-plans-pay-peer-reviewers

https://www.the-scientist.com/careers/scientists-publishers-debate-paychecks-for-peer-reviewers-68101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0/08/17/revisiting-the-problems-with-credit-for-peer-review-2/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