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10 16:03:42
选择字号:
陈赛娟:反对论文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唯一性

“据我了解,有学校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IF(影响因子)≥3,重点学科第一作者IF≥5,共同第一作者IF≥10,如此方可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也有类似规定,但要求低一些。这不利于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赛娟告诉《中国科学报》。

“我国不少高校,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IF)分值都有硬性规定,发表论文甚至成了研究生取得学位的决定因素。”陈赛娟说。

她指出,有高校为了追求学校、学科排位,把SCI文章作为不可逾越的指标,哪怕少了零点几分也不能过关;有的人为了拼凑SCI分数,发表多篇支离破碎的论文,以便达到学位论文总分的要求;还有单位甚而解聘已入职却未及时获得学位的研究生。

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每位学生都要经过系统的培养方可成才。她认为,研究生培养阶段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基石阶段。

一篇优秀的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常常需要3-5年,甚至7、8年的探索与研究。根据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习年限只有3-5年的,在学位、毕业的压力下,常常出现将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草草收尾,或顶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无限延期的情况。

“高水平、高难度的科学研究常涉及多学科合作。不少单位硬性规定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分值,严重阻碍了竞争日趋激烈的协同创新的研究氛围。”陈赛娟说。

“虽然我国SCI论文数现居世界第一,而在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于缺乏重要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亟需改革。”她说。

陈赛娟建议,“打破体制和管理上的桎梏,克服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反对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唯一性。”

符合以下条件也可获得博士学位:

1、研究生在研期间获得国内外专利或有成果转化项目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

2、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完成学术课题报告,包括开题、中期等各个不同时间节点在学科、全系、全院范围内进行学术报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报告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报告评比中获奖,可作为重要依据。

据此,导师及其指导小组从多方面综合考察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导师有权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合格且考察后无学术不端行为,结果报上级学位委员会同意批准,研究生可提出学位申请;

3、在重大攻关项目研究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但因特殊情况而无法发表或无法及时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可在相关协同攻关项目报告中注明其贡献,并获得合作者书面认可,且无学术不端行为,经导师同意批准,研究生可向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

4、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分流或退学处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