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5 13:47:18
选择字号:
防疫包、监测表、玻璃板……两会防疫走心了

3号下午,我们到达会场之前,就接到了小组秘书的微信,到达后要做核酸检测。到达后,我看到酒店外面摆放了一个核酸检测的桌子,两个医务人员坐在那里等候。检测进行得非常迅速,是咽拭子采样。这已经是我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的第五次检测了。

进入酒店,报到手续已经基本上都由工作人员办理完了。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我就被服务员带到了电梯口,直奔房间。由于检测结果还没出来,我不能走出房间,服务员给我送来了盒饭。

检测结果出来前在房间里的盒饭(吴季摄)

在房间里,会议为每位委员准备了一个防疫包,里面有酒精擦手纸、凝胶消毒液、口罩,以及一个体温计。按照要求,我们需要早晚自己测量体温,并将结果填写在一张“健康监测记录表”中。当然,会议材料里少不了一个更为全面的防疫须知。

在小组微信群里,大家急切地等待着监测结果。晚上7点前,中午前到达的委员已经获知自己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并高高兴兴地下楼到餐厅吃饭去了。而我们中午以后报到的委员,还没有收到结果。

第二天一早,我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查看检测结果。消息是早上6点多发来的。大家全部阴性。真是辛苦那些实验室的人员,他们一定是连夜工作。

在餐厅,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会务组和酒店的精心安排。所有的桌子都由大圆桌改成了小长条桌,像在教室里那样摆放。每个桌子坐两个人,中间有一个有机玻璃隔板,不完全妨碍两个人隔着玻璃板说话。自助餐的取餐台上可以看到“取餐、二次取餐时不要忘记戴口罩”的提醒标签。

会议餐厅的有隔板的小桌子(吴季摄)

委员到大会堂参加开幕会,上车前测体温(吴季摄)

总之,我明显感觉到,这次两会还是处在疫情期间的会议,与去年推迟到5月份召开的两会相比,各方面的细节安排得更加周全和人性化了。尽管全国已经多天没有报告本土病例,但是境外输入病例仍时有发生,不但有人传人的案例,也有物传人的案例。两会代表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加强防范,避免在会议期间出现疫情还是非常必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