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它全长3240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有2013千米,从西藏流经云南,流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对于怒江源头的布加岗日冰川科考,过去受到攀登条件限制很难开展,这次科学家采用直升机来运输科考物资和人员,解决了难题。那么中国科学家是如何首次在怒江源头冰川成功钻取冰芯的,来看记录。
2021年10月13日,科考直升机第一次从怒江源头布加岗日冰川脚下的大本营起飞,起飞点海拔4200米,终点是6200多米的冰芯钻取点。
沿途,我们可以看到冰前湖、冰塔林、冰裂隙,还有十分震撼的完整冰川画面。由于登山难度大,这座山峰过去没有人登过,更没有展开科考。
第二次青藏科考冰川科考分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徐柏青:布加岗日这个地方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中段。长期以来,我们的手段不行,人是上不去的。这地方有很多的冰崖、冰瀑布区域。现在正好借助二次科考,我们有直升机这种先进的手段,能够把人和物资直接运输到冰面,实际是弥补了从南到北关于恢复季风演化的一个空白点。
即使有直升机,难度也很大,因为山顶的风力有时达到8、9级,要在6200多米的冰芯钻取营地,装卸物资,困难重重。半个小时后,直升机抵达营地。
这个黄色的帐篷就是冰芯钻取点,它搭建在1.5米深的雪坑上,这样才能防风。从10月16日开始打第一钻到10月22日,28名科考队员组成的科考队成功钻取了一根长80米、直径82毫米的透顶冰芯,也就是机械钻最后触及到岩层。到11月底,科考队总共钻取了4根冰芯,直升机飞行了58次。
徐柏青:我们总共是钻取了4根冰芯,有两根80米透底的,还有两根是打到水层,大概35米。这样的话,总共下来大概是230米左右的冰芯。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从2017年8月19日正式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主要是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通过十大任务,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次怒江源头钻取冰芯就是十大任务中“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和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的重要组成。
徐柏青:主要就是要恢复不同时间尺度的季风是如何演化的,西风是如何演化的,二者如何相互作用。从不同时间尺度来恢复、发现一些规律、周期及其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环境演化的影响,这是最核心的任务。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机理问题。
(总台记者 陈琴 汪成健 李朕 强久 玉林 拉姆 思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