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3 19:39:06
选择字号:
中科院“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研讨会召开
提出海洋科技创新的“中国方案”

 

近日,“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研讨会以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在青岛召开,研讨会旨在汇聚专家智力,商讨海洋科技创新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的举措,推动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大科学设施和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出相应的“中国方案”。

中科院学部局局长王笃金和地学部副主任张人禾院士先后致辞,指出我国正在从大国向强国转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发展,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此次会议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推动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对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院士焦念志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调研的总体情况。此前,项目组对中国沿海各个代表的地方进行了现场调查,同时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讨,并提出了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同时依靠减排和增汇两个方向发力。

焦念志表示,切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科技支撑、需要找到有国际共识的切入点,全球变化正是这样一个领域,可望推出“中国方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组对中国沿海代表性区域开展了现场调查,积极组织了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明确了实现“碳中和”必须从“减排”和“增汇”发力。

他认为,通过对“十三五”重点项目、以及“十四五”规划、文献资料、相关国际活动、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内容的调研,可从中国科学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设施、推进“全国海洋碳汇联盟”以及相关体系和标准、构建链接东部海水养殖业与西部畜牧业的量化补偿机制,建设海洋负排放国际示范基地,推出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科院原院长、国际科技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在总结发言中对“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专题的意义以及所取得的工作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加快创建海洋碳汇中国标准体系,推动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用”海洋科技融合创新,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创建中国特色陆海统筹发展模式,部署重大科技设施,创建海洋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提出建议。

白春礼指出,海洋科技创新专题要在做好海洋碳汇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专家建议,丰富并完善课题研究内容,更好地涵盖海洋科技创新内容。各课题组要抓紧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研究目标,同时要注重“边工作边产出”,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咨询建议,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为为科技创新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与会院士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结合各自领域以及项目分工,就“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合作、碳中和研究以及碳汇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增汇技术和国家海洋碳汇监测评估网的建设;印太交汇区海洋系统多圈层综合调查研究和中国主导的地球科学新理论、气象环境模拟、重大灾害预报预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应对气候变化、海上新能源、油气的高效低碳开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由白春礼牵头,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发起、中科院学部局立项、国际科技组织联盟负责。本次研讨会由焦念志主持,项目专家组成员、中科院院士陈发虎、郭华东、郝芳、黄建平、李华军、彭实戈、王会军、王焰新、薛其坤、杨元喜、殷鸿福、于贵瑞、张宏福、朱永官、朱彤和邹才能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内20多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共80余人参加。

与会院士专家合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