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右一)、冯沅(右二)TAVR手术中。(华西医院供图)
近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心脏内科教授陈茂、冯沅团队成功为一位外周动脉纤细的81岁患者实施了全国首例经腔静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患者是一位来自四川省眉山市的女性,既往病史有房颤、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因胸闷、胸痛、气喘症状加剧,夜间无法平卧入睡,并伴有双下肢水肿来华西医院就诊。
“经过门诊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且心衰症状较重。我们随即收治入院,入院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被转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最终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陈茂说。
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增长,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随之升高。据估计,目前全球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口约为2000万人,2025年将可能达到2200万人。中国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数约为400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500万人。
临床上主要通过心脏彩超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筛查与诊断。在治疗手段上,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效果并不理想,而传统的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创伤大、需要心脏停跳、体外循环,至少1/3的患者无法耐受。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TAVR)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
考虑到患者高龄、合并症多、心肺功能差,该院心脏内科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反复讨论后一致认为,患者行外科开胸或经心尖方式换瓣风险极高,而患者因伴有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也不适合经升主动脉TAVR,又因患者外周动脉细小,经股动脉、经锁骨下动脉或经颈动脉TAVR均不可行。最终决定选择经腔静脉入路。
“我们经由腔静脉至腹主动脉建立手术入路,并采用纽脉医疗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陈茂说,这一手术路径避免了开胸,为外科手术高风险,且常规经动脉入路不可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经过约2小时的手术,手术团队通过导丝穿刺患者的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建立静脉至动脉的通路,并在TAVR手术完成后采用封堵器对术中建立的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进行封堵,待封堵器完全释放后,再进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内造影均显示封堵效果良好,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渗。
“患者术后除按照常规对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传导阻滞、瓣膜功能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外,还需特别关注血色素情况、并采用CT评估腹膜后血肿情况。”冯沅表示,患者术后血色素水平稳定,经CT检查显示腹主动脉至下腔静脉通路被完全封堵、未见明显腹膜后血肿。
华西医院心内科TAVR团队单中心TAVR手术突破1000例。(华西医院供图)
据悉,2012年初,在医院和其他科室的支持下,陈茂牵头组建了涵盖心脏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心动图室、影像科、麻醉科的多学科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并逐渐整合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工程学、材料学等多个专业组建了跨学科产学研用团队,致力于发展和推广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技术,开展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相关基础、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旨在造福广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2012年4月16日,陈茂带领的团队顺利实施了西部地区首例TAVR手术,今年3月,该团队在院内完成了第1000例TAVR手术,也是中国大陆单一团队TAVR例数首次破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