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胜东 李啸虎 付海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1/24 11:54:40
选择字号:
到2025年 这里将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今天(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规划》内容进行发布与解读,《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规划》强调“四个着力”和“四个坚持”

《规划》提出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强调“四个着力”,即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突出“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使命引领、自立自强。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集智攻关、协同突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支持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协同攻关。协调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体优势。坚持先行先试、服务为本。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下大力气破除制约障碍。围绕人才第一资源以及各类创新主体发展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五子”联动、一体推进。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一子”地位,加强与“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愿景

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

“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新成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国际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国际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进一步破除。

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规划》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

第一,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充分体现“北京担当”。

一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在京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

二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在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着力实现“四个占先、四个突破”;同时布局了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重点领域研发任务;此外,为适应科研范式变革趋势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平台。

第二,围绕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聚焦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更好体现“首都特色”。

一是“聚焦‘三链’融合,加速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支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先进智造”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二是“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科研攻关体系;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科技冬奥专项计划。

第三,围绕国际化特点和需求,聚焦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以及开放创新生态营造,体现“高水平改革开放”。

一是“优化提升重点区域创新格局,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关村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目标,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瞄准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目标,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对全国创新驱动引领作用。

二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青年人才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走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路子”。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国际合作新路径;构建高质量的开放创新环境。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领推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把中关村打造成为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支撑作用;优化惠及创新主体的营商环境;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和作风学风建设。

此外,《规划》从组织、政策、条件及实施等方面加强保障。在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工作架构下,建立《规划》协同推进机制、监测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规划》任务实施方案。

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关情况。(总台记者 王胜东 李啸虎 付海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