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许天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9 9:50:31
选择字号:
沈其荣院士:科学的初心从土壤中生长

 

 沈其荣在办公室         王爽摄

沈其荣带领团队在田间实验。南京农大供图

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还在田间地头。11月18日上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的时候,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沈其荣正在该校白马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手把手地带领团队做果树的秋季基肥施用。

“提高土壤肥力是提升作物高产、优质、口感的关键,这也是40年来我们团队科研探索坚持的初心。”沈其荣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研发的这种肥料,一方面让土壤中现有的好的微生物生长得更快,另外一方面想办法引进土壤中缺乏的其他好的微生物,让它们进入土壤后能够“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培肥土壤的“工作”。

“一生‘粪’斗’”,这是沈其荣对其科研故事的风趣概括。在他看来,土壤肥力是作物生产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师生和同行眼中,沈其荣是个不折不扣的“魔法教授”,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将农田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变废为宝,用来调控土壤的微生物区系,一头破解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另一头又能显著增强土壤肥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其荣常对团队里的年轻人讲,“我们的研究就是围绕‘有用’和‘有理’。‘有用’是指科研要围绕国家和社会所需,切实破解农业生产上的难题、持续改善土壤、生态和环境;‘有理’就是探究背后的科学问题,揭示为什么有用的机制、机理”。

在沈其荣看来,“一个Ph D(Doctor of Philosopher)就应该用哲学思维去看待和分析自然界的事物,也就是凡事都能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当然,如果也能用这样的思维去面对社会和人生,那就更能释放自己,活得更加从容、开阔”。

“当选院士是新的起点,很好地激励与鞭策。”沈其荣说,他正带领团队续写“土肥”故事。在他看来,真正的科研是靠兴趣和爱好来驱动的,真正的科学家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并将这种理论再转化成改造自然界的技术或产品。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不仅要关注食物足量和安全生产,更要研究和开发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环境保护的技术与机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