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 10:20:43
选择字号:
访华150余次,这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仍很遗憾

 

“我访问中国的次数超过150次,但很遗憾,在中国没有看到这样的科研生态体系。”11月1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顶尖科学人才培养论坛上,中科院外籍院士、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说道。他建议,中国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由政府牵头设计精密的科研生态体系。

亲身经历的一段”血泪史”

以色列以尖端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著称,源于由政府、企业、风险投资、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构成的完整科研生态体系,保障以色列的高新技术从提出概念、实验室验证到获得投资、实现转化和应用的高效率。

然而,这一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切哈诺沃回忆起亲身经历的一段“血泪史”。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是一种降解体内蛋白质的系统,形象地说就是人体内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人体内每天约有5%~7%的蛋白质会发生转化,有些蛋白质会在1小时内出现多次转化。如果转化过程出现异常或者障碍,人们就会患病。

“所有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从阿尔茨海默症到帕金森症、再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都与蛋白质异常有关。”切哈诺沃介绍说。

这项研究成果是上世纪80年代,切哈诺沃在以色列海法工学院就读医学博士期间,和导师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完成的。师生俩与埃尔文·罗斯分享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但那时,我们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当上教授,把它当作终极目标。而且也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只想着发论文,把所有的秘密都公开。”切哈诺沃回忆说,“一旦秘密被公开,它就不是你的了。根据我们的发现,美国、日本的公司纷纷参与进来研发药物。”

其中一种药物叫万珂®(硼替佐米),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效药。2020年,全球此类药物的年销售规模为200亿美元,而万珂®就占据其中的一半。

“还有很多其他药物,都是以我们的体系为基础研发的。”但切哈诺沃无奈地说,“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完善生态体系保障科研、商业两不误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继续发生,以色列政府牵头设计精密的科研生态体系。由以色列经济部设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专门协调科技成果转化事宜;大学里也设立技术转让机构,帮助科学家处理知识产权事务。

每当有可能出现重大成果的科研发现,科研人员首先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然后申请孵化资金。“大学会对专利进行审查,如果他们决定投资,会提供50万或100万美元的资金,就会给科学家一两年的时间去论证提出的概念。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自我投资。”切哈诺沃说。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向政府求助,而政府有专门委员会对提案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项目会得到支持。政府投资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可能是股权或债权,还会购买专利权。除此之外,科学家也可以寻找风险投资。

“以色列政府从这些发明中赚了不少钱,再将这些钱投资到其它专利中。”切哈诺沃说。这样一整套从大学诞生,得到政府和私营资本支持的体系,旨在扶持初创公司,使科研人员从中获益。并且,“在提升公司的成熟度及出售公司方面,以色列可能是世界第一,尤其是在计算机行业”。

切哈诺沃建议,中国可以参照以色列,尽快建立类似的科研生态体系,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保障他们的权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