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21 10:05:16
选择字号: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机制探析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型大学在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据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研究报告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校创业者的年龄中位数从37岁下降到27岁,并仍有持续下降趋势。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伴随着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从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球已发生了大约25次大规模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并且这些危机约有一半起源于美国。但是,多年来美国仍旧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经济地位。

是什么力量帮助他们从数次危机中摆脱出来,获得经济的迅速增长?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在这一进程中,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为国际知名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还培养了将创意商业化并建立创新驱动型企业的企业家。根据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是就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就业岗位创造的主力军,约占创造就业岗位总额的70%。

1、大学创新创业与社会发展融汇交织

大学是创新创业的摇篮,是与社会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社会构成部分。创新创业的首要目标是服务社会。针对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突出问题,美国研究型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围绕社会服务开展活动,各高校与商业、教育、医疗、 和其他关键经济部门紧密合作,强调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方式来解决地方和全球问题,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例如,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多数国家的数据统计和发布基本都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而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设计的实时疫情系统由于其严谨和周密的数据来源和清晰易懂的界面而广受青睐,成为公众获取最新疫情数据的重要通道。相形之下,本该承担该项任务的美国疾控中心(CDC)与卫生和公众服务部(HHS)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一些职业正在全球萎缩。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题为《美国职业未来》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美国高达40%的年龄在18岁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会因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的应用而失业。工人中拥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自动化取代的可能性是具有本科学历的4倍。与此同时,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将会持续获得新的就业机会。为此,各个高校将顺势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2、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多维举措

1.社会机构深度参与的创新创业认知教育

各高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时,大多把提高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力图培养富有创新能力、能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人才。在提供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各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针对不同层次在校学生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邀请行业内的校友进行指导。例如,艾奥瓦州是美国最先提供创业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州之一,甚至为博士阶段的学生也开设了创业专业。艾奥瓦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名为“创业产品开发工程”的本科课程由曾在宝洁(Proctor and Gamble)和金佰利(Kimberly-Clark)等几家大公司工作过的学校校友吉姆·费伊(Jim Fay)授课。

创新创业中心是保障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的最重要载体,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平台。目前,密歇根大学有超过15个创业中心和计划,超过30个学生创业组织;西北大学的“车库”校园企业孵化器中,每个学季都有约60个由学生运营的初创企业诞生。依托创新创业中心,美国研究型大学还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这些项目也会邀请行业领袖和校友深度参与指导。“威斯康星企业家展示会”和“校长的企业家成就奖”则会邀请行业领袖和校友参加,为师生提供接触到行业翘楚的机会。圣母大学为其校友提供了一个包括财富500强企业在内的国内外商界人脉网络,在校的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还可通过参加麦克罗斯基(McCloskey)新企业的竞赛,赢取40万美元的奖金。

2.合作和包容的创新科学研究

开展跨学科和多领域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多领域研究是解决复杂社会挑战的重要手段。例如,科罗拉多矿业大学除了保持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地球科学等传统强势学科外,也在积极推动地球管理与合成新材料相结合,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相结合,运用创新方法将最新的跨学科动向集中在高端能源系统、高端制造业、地下建筑工程和隧道工程、核科学、地球资源政策和空间资源领域等。密歇根大学的Mcity研究项目则涉及了数据科学、法律、行政管理等12个领域,他们的学习与教研中心专注于定制化的项目,覆盖了全校范围内的许多跨学科领域。

营造开放的科研环境——面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挑战,开放的科研环境尤为重要。芝加哥大学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挑战,进行不受约束的、开放的探究,对各种想法进行严谨的测试,对各种假设进行辨识和评估。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改变既有范式,强调在任何领域保持学术卓越的关键是吸引最优秀的学者,并赋予他们学术自由,让他们在这一领域做最具原创性、想象力和影响力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所需资源和基础设施,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便利。

建立合作关系,转化研究和创新成果——建立合作关系是开展跨学科及多领域研究的基础,各高校普遍重视与政府机构、企业和国外高校之间的外部产学合作,通过合作关系加速转化研究和创新成果。比如,共建研究中心,推进海外合作研究计划,实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与联合创业等。

3.保障体系

各高校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的保障体系主要由政策支持、经费支持、指导服务和场地与设备服务几部分组成:

(1)政策支持:自1980年美国出台《史蒂文森-怀勒技术创新法》和《拜杜法案》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出台一系列创新法案后,各高校开始积极进行成果推广转化。在此基础上,美国高校设立了激励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专门用以激发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并梳理各方利益关系。

麻省理工学院将成果转让收入的15%分配作技术转让办公室的工作支出,其余则由发明人、发明人所在机构及学校平均分配。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专门成立了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WARF)专利和许可办公室。当学校师生有商业化的发明时,WARF就出来帮助他们保护知识产权。来自这些专利的大部分收入用于继续支持科学研究的再投入。

密歇根大学通过“创新蓝”(Innovate Blue)办公室,对该校的创新创业从雏形、加速到规模化给予了全程支持,并通过成立风险中心(Venture Center)来进行科学评估,帮助创业公司建立商业模型,通过与外部市场的合作来进行产学研的拓展。

(2)经费支持:在美国,教师和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研究和活动的经费支持主要来自外部捐赠,尤其私立大学,校友捐款是其主要经费来源。比如2018年媒体大亨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曾向其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款18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教育机构所获得的最大单笔个人捐款。另外,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对高校创新创业作出重要贡献。2017年,全美包括政府、非营利机构基金和工业界共投入高校科研经费682亿美元,这些经费通常以种子资金和风险基金等方式提供给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

密歇根州立大学基金会(MSU Foundation)还通过“特别项目补助” 的内部资助机制,用来激发跨学科的研究团队。

印第安纳大学通过成立于2010年的“印第安纳创新基金”(Innovate Indiana Fund),向创新学院和附属合作伙伴提供早期资金。圣母大学的本科生学术参与中心,仅一年就向本科生分发了200万美元,用于支持研究活动。

(3)场地与设备服务:各高校在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设备服务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

西北大学有一个校园企业孵化器“车库”。该项目将一个校园停车场改造成了1.1万平方米的学生实践空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在过去24年里新建了50多座建筑,涉及教室、研讨室、实验室等,为提升本科生的上课体验投入了大量资源。印第安纳大学每个校区的教学中心内,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使用相关的软硬件资源,过去十年里,他们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超过了26亿美元。

3、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得与失

评判技术创新的成功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成效。当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高校、政府和社会机构协同发展且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各高校在多维度举措下已收获一定创新成果,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在持续走高。自1997年以来,印第安纳大学发起了近3200项发明和4800多项全球专利申请,其所带来许可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超过了1.45亿美元;根据美国高校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美高校的专利授权数为7459件,与高校技术成果转移有关的初创公司达到1080个。

但是,由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外部捐赠,这种模式也存在相应弊端。

一是对于较大规模的医学院、募捐能力较低和杰出校友少的中下水平大学来说,情况就不太乐观。高校之间的两极分化持续加剧。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大学,哈佛大学目前拥有40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连同斯坦福和耶鲁占据了美国高校总体财富的三分之一。而像莫尔豪斯学院作为一所传统的黑人学院,虽然其也具有强大的实力,但在捐赠基金方面还是相对“寒酸”。二是这些资金来源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波动较大。例如,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多所研究型大学陷入了财政危机,其日常运营的开支极大缩水,不得不向政府申请援助资金。就连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富裕机构”也未能幸免。此外,疫情也会持续影响美国初创企业和其他传统的创新融资来源。

根据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在创新排名中逐年上升,创新核心区域逐渐东移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作者:金雷,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处一秘衔领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