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12 15:13:48
选择字号:
专硕学制“二改三”,到底错在哪里

 

根据近日的媒体报道,不少高校开始给专硕“加时”。报道称,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一些高校,正在将专硕专业原本两年的培养年限调整为三年,说是要给人才培养多点时间。在报道中,有高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表示,三年制的专硕将是大势所趋。

专硕即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硕即学术型研究生相对应,同属研究生教育中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按照有关规定以及各高校的通行做法,专硕培养的年限大都为两年制(某些特殊学科比如医学、法学等为三年,另当别论),学硕则为三年制。

在我看来,两年专硕学制的加时并非一个单纯“二改三”的问题,而是背离了原初设计专硕时的初心,与专硕培养的现实目标相悖。我也不认为三年制专硕将成为发展趋势。专硕如果真有一种发展趋势,那么,人们首先考量的不该是“二改三”的时间问题,而是要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理由为何“不靠谱”

从目前看,专硕学制增加的理由大致有以下三点。

首先,目前专硕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甚至达不到人才需求的标准。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专硕两年制培养周期太短造成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力还没有培养出来,人就毕业了。

其次,学制由二改三,自然多了一年时间去学习与实践。对于实践型人才来说,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并更好地确定未来工作方向,而科研型人才则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如果是两年学制,则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再次,学制的设置由学校自主确定,按照有关规定,专硕的学制一般规定为2~3年,学硕学制则一般为3~5年。现在增加,自然有增加的法理依据。

但遗憾的是,前两个理由都很难站得住脚。

首先,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否达到人才需求的标准,学制与学习时间自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谁也不敢说,只要增加了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就一定能够符合需求、达到标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时间真的没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其次,学制延长一年,学生自然多了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时间,但这与未来能否确定工作、是否有能力继续深造并无直接关系。

专硕培养的应该全是实践性人才,虽然多了一年时间,但按照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安排,这一年都不会安排上课,那自然是让学生去社会实践。但问题在于,让学生以在校生身份去实习或实践,学生既拿不到合理的工资,未来也不能计算工作年限,这种设计的合理性何在?难道一定要把他们实践获得的部分能力计算在高校的头上,才算是把学生培养合格了?若真是如此,高校既不给学生上课,实践单位也大都是学生自找的,最后却想落得一个人才培养的好名声,这种安排是否妥当?

专硕不培养学术型人才,但如果专硕的学生依靠个人的禀赋与努力,当然也可以选择朝着学术型方向发展,但就专硕教育而言,学术型人才不是培养目标,也不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一些高校甚至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专硕不能直接报考博士生。因此,改变学制,多了一年时间可以让学生朝着继续深造的方向去发展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成立。

从国外的经验看,英美国家的硕士专业(包括学硕)基本学制都在一年,可以延长到一年半。众所周知,美国的学术型博士项目一般为5~7年,但专业型博士项目(比如教育专业博士和最近比较火的教育领袖专业博士)都是三年。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博士专业大都从三年延长并资助到了四年。因为我国正常的学术体制是先读硕士再读博士,如此一来,三加四等于七年,也就到了美国学术型博士的最高年限,还不要说博士有不少延期的,时间超过四年的并不少见。

改学制有违设计初衷

当然,上述反驳的理由只是从较为浅层的方面所做的回应。实际上,专硕改学制,更多错在有违专硕教育的初衷与专硕人才培养的特点。

第一,专硕不是学硕。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表述,学硕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专硕则是重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是要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换句话说,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平常意义上的“应用型研究生”,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在最初设置时,大多数高校之所以将学制定为两年制,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将专硕与学硕区分开来,让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专硕与学硕的区别。

第二,专硕是短平快。最初在设定时,两年制专硕与学硕的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压缩学制,就是明显要比学硕用时少,体现实用人才快速培养的特点;其次,课时适当增加,特别是实践性课程要占据相当的比例;再次,毕业论文的方式灵活处理,甚至可以以实践的方式取代论文的写作。所以,“短平快”才是专硕的人才培养特点,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专硕、学硕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

然而,若将专硕的学制增加到三年,这将背离原有的设计思路,打破专硕教育与学硕教育之间的明显界限。

实际上,自专硕设置以来,高校与教育界就认识到了“专硕”人才“学硕化”培养的现实问题。

首先,专硕课程设置虽然与学硕有差别,但相同专业中,专硕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同原初设计的理想,特别是社会的需求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其次,专硕原来设定是要面向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乃至在职人员,但自2009年以来,不少专业已经扩展到应届本科毕业生了。发展到今天,专硕学生中应届生比例很高,与学硕并无太大差异。面对这些相同的应届毕业生,如何走出“专硕”学硕化培养的怪圈,一直是高校专硕教育的大问题。

在上述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再将专硕与学硕两者在学制上画上等号,将很可能导致未来课程时间安排趋同,课程设置的趋同性也将大大增加(因为师资队伍并无变化),因此,两者趋向一致几乎不可避免。这不利于专硕的人才培养,未来也很难不出现专硕学硕同质化的现象。

专硕教育改革要找准方向

虽然对专硕改制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在我看来,学制“二改三”背后所透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看到专硕教育确有问题,出台改革举措加以改变,但因为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导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专硕与学硕有以下两大不同。

首先,专业定位不同。目前,我国主要在硕士层次设置专业学位,经批准已经设置的十余个学科主要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法律、艺术、外语等学科。这些学科既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也可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但两者的专业定位完全不同。专硕不培养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才,只培养实用性人才,这是由其专业定位所决定的。

其次,培养方式不同。由于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那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可以说,如果专硕与学硕在人才培养上出现趋同现象,专硕的人才培养就意味着失败。

专硕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不同,导致其与学硕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专硕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不能期望他们在走出校园时已经是一名专业人才。即便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再回到学校进行专硕培养,也是如此。实用型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才能真正成长,甚至是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用人才。如果说这一点也适用于学硕,那么,它对专硕则应该是铁定的法则。

打个比方,专硕培养如同驾校培训,学校培养学生的驾驶理论与技术,教授实用的交通规则,训练驾驶的本领,自然也会让学生亲自开车体验,但最主要的训练都是在校园中,偶尔走出校园上路训练,也必须有师傅在旁边指导。因此,学生真正的成长是从走出校园,真正在道路上驾驶才开始的。这时,依旧需要老司机的提点与教诲,但更需要个人的实践、琢磨与经验。经验需要时间。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这就意味着专硕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为未来实践做准备的,至于学生是否做好了准备、能否达到要求,是要到工作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才能知道结果的。

其次,通过改变学制、增加一年学习与实践时间,指望学校专硕教育包揽学生的实践,一举把学生完全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达到各项工作标准的实用性人才才准其走出校园,既不切实际,也难以达成目标。

第三,专硕教育理应以短平快的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挖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培养他们应对现实困难的信心、能力与方法。

为此,高校要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智慧,使他们有勇气、有自信迎接挑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面对问题与困难,能够通过所思、所想、所学、所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办法。

对专硕毕业生社会要有容忍度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上对专硕毕业生以及所有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宽容度,要为新人的成长与成才预留足够的时间。道理很简单,你不能指望一个刚刚从驾校毕业的人马上上高速,还要跑长途,不然就说他不符合需要,达不到标准。这显然不公平。

与此同时,各用人单位也要担负起继续培养人才的职责,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与各种支持,不以毕业生是否能“拿来就用”作为衡量毕业生的标准,年轻的新手依旧需要师傅的引领与不断的培养。

可以说,专硕的未来发展,学制不是问题,方向才是关键。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1991年开始到如今,已经走过30年历程,成就不小但也有发展缓慢期。去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专硕究竟如何发展、走向何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专硕的教育改革,方向不在学制。唯有凸显专硕不同于学硕之处,让专硕的人才培养自成一体,快速培养、实践中成长,才是专硕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