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红茶制作能手走进浙江农林大学,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红茶制作技艺方向)学习培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又能推动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2018年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已经联系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3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茶业人才,为地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传播推广了中国茶文化。
以茶为媒,发挥高校科技助力产业振兴,是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前不久,结合学院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茶学院党总支还通过一对一对口帮扶的方式,组织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深入茶叶相关企业进行送智帮扶,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在服务中,团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深入多家茶业企业,通过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主管部门出谋划策,解决茶农茶企实际问题。
茶叶源自巴蜀,却兴盛于江南。为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还与绵阳茶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了浙川东西部协作北川茶产业高管人才研修班。在培训学习中,专家教授从“茶产品研发、茶叶精深加工、茶文化”等方面精心设计课程,作了“茶叶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业品牌管理”“茶文化创意产业” 等专题讲座,并组织学员们前往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龙坞茶镇等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对绵阳北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
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借鉴浙江茶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大对苔子茶百年古树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坚持把北川苔子茶做优做精;深度挖掘北川茶文化,实现“茶、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推动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启之年,学院党总支希望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服务,把教育成果积极转化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多维度为茶企赋能,让服务企业更加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劲松说。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于2014年成立全国首个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多年来,学校依托基地在茶文化传播领域实行的一系列的举措,先后主办、承办多项国内外茶文化推广活动,优质的茶文化传播活动和理念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大力提升了茶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015年,在国家汉办支持下,依托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的优势,浙江农林大学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同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以茶文化为背景的孔子学院,为茶文化的传播、茶产业的发展继续贡献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