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3 17:20:01
选择字号:
郝吉明院士:寻求新路径、新方式推动污染物减排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1年度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表示,随着污染治理的深入,我国污染物减排的空间逐渐收窄,末端治理的减排难度日益增大,必须寻求新路径、新方式推动污染物的减排。

近年来,我国PM2.5的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蓝天保卫战取得跨越式的胜利。但是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还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状态。

郝吉明指出,2020年我国仍有125个以上的地级城市PM2.5不达标,秋冬季节城市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臭氧的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的多种大气污染物还处于高污染的状态。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通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可以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彰显我们的大国责任担当。

郝吉明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总体布局。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了以减碳为核心,减污降碳协同增加,以便抓好当前生态环境领域核心问题。

“减排降污”如何协同增效?郝吉明表示,增效首先要“增”,要靠绿色技术来,靠生态系统的增汇来求得碳中和;增效要增加生产能力,不要搞被动式的减碳,不要打破正常的供求关系;增效要增加社会生产力。降碳降污协同增效,在增效上同样也要下功夫。

“正确的贯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八个字,我们的生态环境方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就有了保障。”郝吉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