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李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23 16:01:34
选择字号:
聚焦“深地、深海、深空”
院士专家研讨大地构造学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作“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前瞻布局,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发展”主题报告

张国伟院士作主题报告

院士专家讨论交流

12月20日至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5家单位共同发起,西北大学主办的“三深计划与大地构造学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高层论坛”在西安召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特邀专家110名及地学界相关学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王成善院士、傅伯杰院士、侯增谦院士、贾承造院士、杨文采院士、崔鹏院士、成秋明院士、李献华院士、肖文交院士、毛景文院士、张国伟院士、柴育成教授、董树文教授、李春来研究员、林霄沛教授、谢树成教授、陈均远研究员、张进江教授等分别围绕“地球系统与深地、深海、深空研究计划及其面临的前瞻性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地球系统与三深计划实施中的大地构造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行星(星际)地质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与大地构造学发展”“大地构造与行星地球宜居性研究中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当代大地构造学发展和如何服务于国家和人类社会”“三深计划与我国地球科学的大数据化和智能化”主要议题作了主题报告。

姚振兴院士、周卫健院士、舒德干院士、金之钧院士、彭平安院士、杨树锋院士、高锐院士、陈晓非院士、杨经绥院士、王双明院士、张宏福院士、彭建兵院士、于贵瑞院士、赵国春院士等围绕论坛主题或报告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讨论。

与会院士、专家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首先,“三深探测计划”是国内外科学史上空前未有的重大举措。其中地球科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计划的布局和实施将为包括大地构造学在内的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其次,在“三深计划”执行中,大地构造学不仅要关注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以及生命宜居性问题,而且要将视野扩展至宇宙空间,大力探索在星际空间演化的大背景下,地球动力学的产生和演化机制。第三,在“三深计划”实施的大力推动下,希冀地球科学各领域以及天文、物理专家携手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出国际前沿水平、海陆空融合一体的引领性的重大成果。第四,加强地球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强化本科生数理基础教育,为更多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三深计划”执行,创造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开幕致辞中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大力支持的专家学者表示敬意。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地质学科的学术成就。他讲到,与会专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国际前沿、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探讨“三深计划”与大地构造学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对地学学科意义重大。他期望通过本次会议,强化交流合作,更加精准地吸纳各位专家对西北大学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意义。他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要求,作了“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前瞻布局,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详细阐释了国家“三深一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的“四梁八柱”总体布局。他表示,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圈层动力过程整合”时代,要从超大陆聚散与宜居环境协同演变的角度展开新的思考,真正服务于人—地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张国伟在讲话中指出,地球科学在“三深计划”中占据突出地位,当下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他简要介绍了新的地球构造观和当代大地构造新的思维和定义,以及对地学固有重要理念的思考。就“三深计划”中大地构造前瞻基础科学问题,他提出“构造运动”“地球流变学和深部地质与深部构造及其动力学”“地球早期构造体制和比较行星地质学研究”“洋底动力学”“构造同位素年代学理论与技术”等五个需要重点思考的主题。

据介绍,本次论坛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