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科普大讲坛专家讲解 |
南海探测:我们在海底发现了什么? |
|
5月26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97讲《南海探测:我们在海底发现了什么?》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工程师杨位迪在讲坛上,与观众分享他们在“南海深部计划”探测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前不久,“南海深部计划”重大研究计划组织的收官之作——“嘉庚”号南海遥控深潜科学考察在南海顺利收尾。在这一个月的考察中,考察队从构造、沉积和流体生物地球化学等三个方面,围绕海山、冷泉系统和深海沉积三个主题,对南海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科学考察。
有着丰富深海探测经验的周怀阳教授是本次“嘉庚”号南海考察的首席科学家。周怀阳告诉观众,本次执行“南海深部计划”任务所用的载体就是号称世界上最能干的遥控深潜器ROPOS,本次考察利用它在南海海盆的起源、形成过程和现代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认识。
杨位迪作为海洋浮游动物、珊瑚礁生态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向观众展示了他在南海考察期间拍摄到的南海的冷泉、海山及海床的精美有趣的照片和视频,并详细介绍了南海深海的各种“神秘”的生物。同时,两位专家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积极提问。
据悉,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目前已举办97场,邀请到包括30名院士在内的194名中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两万余名听众到现场聆听,活动由腾讯、网易、东方网等多家媒体直播,覆盖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