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到外网信号、不在卫星网络覆盖区、通讯设备出现故障……科考队员一出海,往往就要“失联”了。
如今,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海洋信息化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深入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促进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如何以信息化引领提升认知海洋、经略海洋能力?在5月19日举行的2018中国海洋信息技术高端论坛上,来自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为促进海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
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曾经指出:“所有大国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海洋强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看来,应具备三条标准:国民关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学认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国家经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
而要实现以上三点的突破口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以信息主导、体系建设智慧海洋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长远抓手。
现在的海洋已不是由海岸线、海岛和茫茫海水构成的空间组合概念,构成元素日益剧增,海洋已成为一种复杂的“物理+人类活动”的巨系统。
潘德炉认为,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海洋事故加剧等问题,多源于人们对海洋这个巨系统认识不清、缺乏“智慧”。
从数字海洋到透明海洋,再到智慧海洋,海洋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入。数字海洋是由数字表达海洋,透明海洋是从数字信息中认识海洋,而让信息变成知识来服务海洋就是智慧海洋。
“智慧海洋建设,事关重大战略,事关国家利益,事关长远建设,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潘德炉说。
海洋信息化发展大有可为
“海洋信息技术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指出,我国在海洋信息核心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短板”。
比如:海洋信息技术和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海洋信息通信保障能力不强,海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
这些“短板”直接反映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海洋安全为例,各部门、行业建立了海洋信息采集处理、灾害风险区划、监测预报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处置等较为完善的业务化体系,但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将其概括为“散”“弱”“单”“缺”四大问题:海洋安全数据分散在不同行业、部门、企业,信息融合、综合研判、危机应对的辅助决策能力弱,单事件、独系统、单风险、行业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缺乏协同,国家安全海洋领域的保障平台空白。
毋庸置疑,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信息化发展正步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如何才能实现信息透彻感知、通信泛在随行、服务职能便捷,以智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逐步建成覆盖我国管辖海域、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与战略通道的智慧海洋?
对此,潘德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军民融合做好智慧海洋建设的顶层设计,厘清发展内涵、技术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和应用;二是海洋立体监测网与大数据平台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强学科交叉的海洋科技合作,带动海洋信息产业化发展。
海洋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基石
信息化是当前各行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而基础设施则是信息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指出,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计算能力提升、互联网信息高速流通、物联网实时感知状态、云计算信息汇总处理和智能化提供智能信息服务。
他建议,通过国家主导、企业主体、军民融合、示范带动,在技术方面打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海洋信息网络技术体系,在机制方面形成涉海军、政、民多方共建共用共享的运行机制。
“发展海洋信息化,必须统筹规划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要加快建设国家海洋信息通信网、国家‘海洋云’,建立持续稳定、安全可控的国家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看来,面向未来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作用。
当今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公共治理、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后激发出了强大活力。
“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海洋工程建设的融合模式,创建新型的海洋智慧应用,全面提升海洋工程建设水平,使之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李春先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