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大道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5/20 10:15:45
选择字号:
陆大道:只有自主创新 才能成就国际一流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他还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其中,“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被一再提及,凸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国际前沿”“国际一流”的口号在科技界不绝于耳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紧跟”与照搬“国际前沿”和“国际热点”,将外国人的研究方向奉为自己的方向,导致一些研究领域、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等大都是从别人那里“引进”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学术思想因此被固化在西方的框架与模式之中。

反映在科技成果及人才评价方面,就是由以应用单位和社会评价转到以SCI为主导的论文及其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评价。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使科技人才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科研环境。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特别是SCI类的论文,已经成为部分学者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象征,也代表了他所拥有的资源。

目前,“论文挂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价值网络。这个网络覆盖广大学者、评审(咨询等)专家、科研单位领导、政府科研管理机构、社会、媒体等各个层面,主导着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评审、批准、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等所有环节。

然而,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使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民族自信心在逐渐丧失。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只能在西方国家提出的概念、模式及体系中发展,现在中国还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一些机构与学者专家怎么也看不起自己的学者与专家的发明创造。没有高频次被引的SCI文章,就不能被评上人才头衔,不能获奖。但是,紧跟的结果是,即使在“国际前沿”里有所创新,能算是国际一流吗?人家认可你是国际一流吗?

放大来看,各种项目的立项、验收、评审与奖励,各种头衔人才的选拔以及诸多重大项目的立项与成果评审,这些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科学事业中的大事,使用的却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方向、理念框架、标准和外国专家所做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提出:我们一直在追随“国际前沿”,那么到底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

客观效果是: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这不可避免地扼杀了科技创造力,导致我国科技界贫于创新、贫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强调的就是只有民族的、国家的原始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令人痛心的是,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以为国家服务为荣的价值观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精神,当下受到严重腐蚀。科技界人心浮躁、急于求成,专注与沉稳的研究精神差不多全部丧失,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

科技界盲目追随“国际前沿”“国际热点”的现象,极其不利于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也严重影响到科技强国的建设。因此,当前亟待进一步激发与提高我国科技人员迅速赶上并超越世界水平的创新情怀及自信心。大力提倡科学技术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前沿科学与尖端技术问题,并逐步达到未来世界上若干重要领域的科技制高点。要强调在科学技术发展长河中,几乎所有的伟大发明、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成就,都不是由论文量化指标推动的。

同时,特别需要加强敬业与忠诚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忠诚与敬业,是全人类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一面,更是科学家精神的精髓。要强调追求真理,忠于国家,激发学者们的爱国情怀;强调科学家全心全意,实现理想;强调奉献精神,不怕吃苦,全心全意搞科研,成为国家可信赖的学者。其中,尤其要倡导中华民族及中国科技界人士、科学家之间的“信”字的光荣传统,将其作为科学工作者安身立命之高尚道德。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