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新动能?人大代表建言 |
让新科技加速向各行业渗透 |
|
■本报记者王佳雯 赵广立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重塑、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已悄然在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冲破原有壁垒,打破已有藩篱,让传统行业在互联互通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获得发展的新能量。
寻求新突破的流通样板
全国人大代表、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涂冬谈到新技术对传统的港口物流业影响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港口如果不用互联网等新手段,根本无法适应市场变化。“港口物流必须是全程互联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粮食贸易商,你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得知货场什么情况,价格什么情况,如果没有这个手段,就太落后了。”他说。
港口运输是一个国家全物流链条特殊而重要的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受益于外贸业务的上升,我国港口业一度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有数据显示,2013年时,全球前十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中国有8个港口位列其中。
不过当时“肥大”而不“强大”的中国港口业,很快便在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桎梏中,出现了盈利不足、信息流通受阻的问题。可以说,是当下的新技术及其求新、求变的思维模式,推动港口业走出了彼时的阴霾。
“一亿吨吞吐量的港口,现在核心人员就30多人,以前都要配备7000到10000人。”涂冬说到港口的改变时告诉记者,“谁能想到港口还能没有人啊,但现在就是没有人。”
港口是需要人、机、车、船等要素配合运行的复杂运输体系,涂冬说,以往对港口货物的运输都是“人拉肩扛”,但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朝着“无人港口”方向发展的运行模式,不仅效率高、速度快、无差错,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以往较为突出的安全事故。
“社会化是经济发展的标志,而社会化就是专业化,港口也是如此。”涂冬说。如今通过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港口业务实现了互联互通,而未来中国港口业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资源整合,以避免无序竞争,让中国港口在大流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实体产业转变当仁不让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这是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的期许。向着智能制造的转变,本质上是让彼此关联的数据发挥“大脑”价值,实现下游推动上游的柔性生产链条。自然,其背后需要的是智能机床、自动化装备等,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技术等通信手段的支持。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便描述了传统的电器制造业的发展图景。
“黑灯工厂就是无人工厂,用机器代替人的操作。”董明珠介绍说,格力在全国布局的8个基地中基本都实现了无人工厂生产。
企业应当掌握所在领域的核心技术。以空调制造为例,大型中央空调的叶轮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到1/10之间,以往都需要通过进口设备加工,而如今,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寻求技术突破,进军智能装备领域。
“企业发展中对于高精度进口设备的依赖,让我们深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让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据董明珠介绍,目前该企业拥有100多种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工业集成等设备,不仅为家电行业服务,也为食品行业及其他工业服务。
用机器代替人的低水平重复劳动,会更快、更准确。看上去,人们确实应该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带来的失业问题而担忧。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对高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这也意味着制造业的升级过程中,人的知识与技能也要随之更新换代。
还有什么将被改变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我国当下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宏大而高远,是高大上的机器装备,如董明珠所描述的尖端机床;是原始创新的顶尖技术,如全国人大代表吴光辉所介绍的国产大飞机C919。殊不知,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影响的是所有人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影响却十分接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今年两会上,不无骄傲地展示了讯飞的语音翻译技术。“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It’s my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how our new technology”——无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他手中比一部智能手机还小的翻译机都准确地传递出了刘庆峰期待的声音。
不仅如此,刘庆峰介绍称,他们已经实现在全球范围首次让机器批改高考语文作文、批改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并且,在满分600分、360分可以通关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该公司研发的产品,以456分的成绩通过考试,具备了当全科医生的潜质。
如果你以为看病这样复杂的业务,从技术研发到真正走向应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那么刘庆峰的介绍将颠覆你的认知。据他透露,安徽已经开始用相关技术对全科医生进行辅助诊疗服务,并在150多种疾病的诊疗方面达到一线全科医生水平。
可以看到,大到物流运输、工业制造,小到中英文互译、看病就医,当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科技,正在向各行各业加速渗透,甚至以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推动这些行业产生根本性的转变。“未来已来”或将不再是一句口号,因为即使有人选择原地踏步,未来也已走向你我。
《中国科学报》 (2018-03-15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