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义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7/6/3 9:30:25
选择字号:
中欧携手气候治理的三重意义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遵守竞选时的承诺、退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一决定在全世界引发激烈反对。其背景是美国可能转变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第一能源计划”替代奥巴马政府的“气候行动计划”,是特朗普政府“美国利益第一”“从全球事务中脱身”的具体表现之一,其核心要点包括:能源尽量自给自足、取消“气候行动计划”、开发本土页岩油气、支持并振兴清洁煤炭工业、能源发展以保护环境为优先等内容。

美国的一意孤行势必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产生消极影响。特朗普的决定也受到美国有识之士反对。前国务卿克里称,这不是美国优先,而是美国落伍。他们担心,美国将全球治理领导权拱手交给中欧。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和欧洲领导人纷纷表示,将继续落实《巴黎协定》,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中欧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备受瞩目,意义重大。

首先,捍卫多边主义及联合国权威。气候变化是全球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为此做出巨大努力,达成来之不易的《巴黎协定》,美国新政府的政策无法改变这一历史趋势。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就暗示大西洋两岸的分歧深化,表示欧洲不再能够“完全依靠别人”,而需要“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欧洲朝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与中国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增强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其次,推进全球发展模式转型。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发表题为《中国和欧盟结成“绿色联盟”》的报道说,中欧双方“决心推进”相关措施,以便“引导能源转型”,迈向全球低碳经济。中欧都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改革我们的能源体系,是创造就业和投资机会、实现经济增长的重大驱动因素”。中欧成为全球治理的倡导者,引领全球发展模式转型。尤其是,中国推行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全球意义,对达成《巴黎协定》“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潘基文语),并率先批准了巴黎协定,给长期倡导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欧洲以巨大欣慰。中欧携手推进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转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再次,加强南北合作,制定新的国际标准。中德、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欧盟和中国同意在推广电动汽车、能效标识和追求绿色创新的科研上展开合作,制定国际标准。双方还将致力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推动互联电力网络。另外,欧中双方同意着眼于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发展更绿色的经济。中欧为支持脆弱国家而进行的合作,超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传统鸿沟”。

总之,中欧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是广泛意义上加强全球治理和全球化合作的典范,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促使全球发展模式转型和气候治理,而且探索出南北合作的新途径,推进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