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朝晖 沈峥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7/5/22 10:19:47
选择字号:
朱棣文:我的基因百分之百属于中国

 

 
图为朱棣文回访太仓时与学生交谈。资料图片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苏州太仓市区柳州路的朱棣文小学,右手边一条绿荫环绕的校园小道被命名为“朱棣文之路”。道路两旁的文化墙,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着朱棣文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求学历程、科学成果等。
 
这是太仓市第一所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学校。朱棣文小学校长陆莉玲说:“朱棣文小学前身是太仓市新区小学,为了表达家乡人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的尊敬,便将学校命名为‘朱棣文小学’。”
 
教育要中西合璧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个学者之家,他的祖籍与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一样,同为江苏太仓。1997年朱棣文以“光束蜜糖(雷射制冷捕捉技术)”抓住了原子,从而拥有了学术界最闪亮的光环——诺贝尔奖。
 
朱棣文虽然在美国长大,但从小父母就告诉他们兄弟3人:“你们是中国人,你们的家乡在苏州的太仓,很多亲人都在那边。”他们兄弟仨也都是中西文化共同浸染下成长起来的,继承了中西文化的精髓。朱棣文的内心深处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也有东方人的谦虚、含蓄。
 
朱棣文的厨艺很高,喜欢下厨做菜,被同事戏称为“诺贝尔级的大厨”,以中国菜和墨西哥菜最为拿手。朱棣文回忆说,3兄弟跟妈妈在家里厨房包馄饨,“大家排成一列,妈妈负责调馅,大哥在前头擀面皮、放馅,我跟小弟在后面负责包馄饨,好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很有趣”。这也成为朱棣文难忘的童年回忆。
 
小学教育的真谛
 
“朱棣文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朱棣文小学校长陆莉玲说。2000年8月朱棣文到访学校,老师们就开始在报纸杂志上搜集朱棣文的有关资料和成长故事,编辑了2本校本课程教材。“我们从朱棣文精神上总结出‘格物致知、书香致远’两条,注入到校园文化中。”
 
在陆莉玲的校长办公室,墙上挂着朱棣文当时的英文题词,翻译过来便是:“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这份特别的英文版题词最后,写着三个中文字“朱棣文”,这也是朱棣文为数不多会写的汉字。
 
“当时,我们本想请他题写关于创新方面的内容,但他在参观完校园后,写下了这两句话。现在看来,这两句话才是小学教育的真谛。”朱棣文小学的首任校长王晓春动情地说。
 
无法忘怀的故乡
 
1998年朱棣文第一次到太仓时,受父亲朱汝瑾的嘱托,曾看过老宅的宅基地。那时,这条始建于明代的老街在老城区改造中拆除不久,新楼刚刚竖起,给寻根访祖的朱棣文多少留下了点遗憾。2000年朱棣文回乡,太仓建筑设计院设计了两个方案,准备在老宅原址上建一个“朱棣文祖宅”纪念场地。朱棣文选择了其中一个以翻开的书本的设计方案,上面用简单的文字介绍朱氏家族。他说,纪念场地要简朴,边上要有让人休息的椅子,让人感到舒适温暖。
 
在太仓的时间很短,但朱棣文还抽午餐前的一点时间去参观了军旅画家高仁歧的个人油画艺术馆。这里展出了60幅油画精品,但让朱棣文最欣赏的并不是军事题材的画作,而是一幅《江南水乡》小品。画面上,高高的石拱桥、清清的河水、古老的石驳岸以及老屋、马头墙,构成了诗意的水乡。
 
朱棣文说:“我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我的祖籍在中国江苏太仓,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按照科学术语的说法,我身上的基因百分之百属于中国。”
 
(据《扬子晚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