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被认为只在我国西南偏远地区分布的黑松露,今年在我国华北首次发现批量分布。”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教授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披露,这是迄今为止,有商业化价值、批量发现最北的黑松露地理分布地域。
该批黑松露是在“北京附近、京津冀一带”被发现的。刘培贵介绍说,被发现时,块菌(松露的学称)尚未成熟,但所发现的标本经形态解剖学分类特征和DNA序列分析鉴定,确认是更接近“台湾块菌”的一种。
刘培贵说,有友人发来了其在北京北部密云水库北部燕山山脉采集到的黑松露图片,发现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京津冀燕山山脉山区丘陵一线针阔混交林(松栎混交次生林,树龄约20~30年)和人工种植板栗林(树龄13~16年),大致位置为北纬39°~41°,东经116°~117°,累计有50多千克。其中最多的一块林地长13m,宽6m,一次采集量达7千克。
“这一新发现把黑松露的自然分布纬度向北推移了近20°,经度向东也扩展了18°,大大突破了商业化黑松露只有西喜马拉雅及我国境内西南滇川藏地区的分布界限。”刘培贵说,天然松露能大幅度向北及向东扩展,显示出我国大部分石灰岩地区都适合于采用菌根合成技术,产业化发展黑松露种植业。
这无疑给人工培育松露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数年前,眼见天然松露被滥采殆尽,刘培贵开始潜心从事松露的人工培育。与此同时,他和研究组同事还多次赴野外考察,试图在我国除西南以外的地域寻找自然状态的黑松露块菌。
松露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栎树、榛子等树下的共生真菌。根据南北及东西不同地域的共生树种分布情况,刘培贵研究组已经采用多种“树+菌”的组合,人工合成块菌菌根苗在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宁夏、浙江、新疆等地开展实验种植块菌。批量天然黑松露的意外发现,给他的人工培育事业找到了理论依据。
“这一发现不仅仅是地理分布及区位的补充和拓展,更重要的是空间的拓展,显示出人工培育松露的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效益前景广阔。”刘培贵对记者说,通过采取对应增产技术与设施,实施精细维护管理,并辅以科学合理采集,松露种植对于山区丘陵及其平原改造中低产林、增加林下经济收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或许由此我国可以跨入世界黑松露主产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