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月辉 余建斌 喻思娈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6/2 12:44:25
选择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
总结经验 谋划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两天以来继续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更需要大家踏实下来认真总结经验、谋划未来,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确立了未来发展的主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物质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应该先行一步,在平台、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打好基础。我们要着眼长远,从现在起,高标准地规划、设计未来发展计划,特别是那些需要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的大科学设施。事实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从酝酿、设计、研制到出成果都需要几十年,特别是国际领先的,没有现成模板可以借鉴的设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则特别关注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他认为,建设国家实验室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整编、调整和提升,比如已经有深厚学科根基、人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国立科研院所,再比如前期已经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只有在那些我们确实没有基础的领域,或者需要新建的大科学工程,才适合新建。”朱作言说,“国家实验室建设要慎重,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

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中国科协九大特邀代表、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汪明生说,大陆目前强调的节能治污与社会参与,也正是台湾30年来对于经济发展转型变迁下诸多副作用的着力诊治。“这些后物质发展的价值关注,正是社会发展文明先进的重要指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表示,集团今后要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大安全、大防务”领域以及军民融合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创新。

“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兴则中国兴,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创新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要转化为生产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说,“作为一名 领域的企业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我一定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真抓实干,率领科研团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放眼世界,勇攀 高峰,全力推进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为健康中国而努力!”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中国科协九大特邀代表、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李乃尧认为,“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这一判断很重要,很准确。“特别是面对香港市民,主要是香港年青一代,让他们有科技普及知识很重要,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在中华大地上有一批实干苦干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辛勤地、聪明地做着一件又一件的科技创新事业、科技发明,从而改善着包括中华儿女在内的全人类的生活,对人类正在作出贡献。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民教育或者说爱国教育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认为,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的价值与作用不应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还应该向社会发声,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他说:“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不仅是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是对越来越多的敏感和争议问题表达一种社会关切。当没人说话的时候,我们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应该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那些争议问题进行科学回应,使老百姓不再无所适从,这是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