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16 10:30:50
选择字号:
野菜种植业崭露头角

 蕨菜



荠菜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野菜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加之营养丰富、绿色天然的特性,使其深受国内外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本报记者 胡璇子

早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天尝鲜,野菜走俏。在菜市场上,野菜俨然是这个季节的宠儿,尽管价格远高于普通蔬菜,但仍是许多人争相购买的时鲜。

记者了解到,随着野菜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野菜成为了不少地区的特色产业,正成为方兴未艾的农业新产业。

野菜食用历史悠久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众所周知,这些都是《诗经》中关于野菜的记录。

野菜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耐旱、耐湿、耐高温、耐贫瘠、耐盐碱等特征。

不过,不少《诗经》中出现的野菜,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蔬菜。以《诗经》中提到的蕨菜为例,这种野菜广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山林之间,如今已经成为大家时常品尝的野菜。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食用野菜主要是靠采集野生资源。现如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少野菜已经开始人工栽培。野菜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加之营养丰富、绿色天然的特性,使其深受国内外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在北京市某农贸产品交易中心,记者看到,香椿、芦蒿、鱼腥草等非本地野菜已经上市且价格走俏。香椿每两就要十几元,芦蒿每斤也卖到了20元以上。

有业内专家表示,市场上销售的野菜大多为人工种植,天然野菜一般以自给自足为主。种植的野菜,管理较好,肥水也足,所以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而野生的,相对长势就差一些,但也并不绝对。

野菜栽培兴起

十年前,河北省张家口人李鹏飞第一次尝试种植野生蒲公英。蒲公英既可入药,又是可口的一道野菜。“野生蒲公英本身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20~25天就能收获一茬。”李鹏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今年他种植了40亩的蒲公英,还在地里种了沙葱、野蒜等野菜。除了出售新鲜的野菜,他还将收获的野菜加工成速冻野菜和野菜饺子,饺子向餐饮企业定点配送。

现在,有不少人跟李鹏飞一样,开始从事野菜种植。由于野菜对环境和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性,化肥农药施用量极小,可谓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又好。

不仅有农民个人瞄准了野菜的种植和栽培,有些拥有丰富野菜资源的地区,也在大力打造野菜产业。

例如山西省长治县,全县仅蒲公英年产720万公斤,年产值达600余万元。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服务拉动下,全县呈现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理论上说,现在的蔬菜曾经都是野菜,而现在所谓的野菜,经过驯化,也都可能成为餐桌日常。有些驯化过的野菜已和纯正的野菜有了不同,例如野生的蒲公英一般只有五六片叶子,而基地种植的蒲公英却是一簇一簇的,一只手都捧不下。

“野菜从野生状态到人工栽培状态,需要进行驯化,然后才能适应人工集中栽培。”海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表示,由于每种野菜生长的环境需求不一,在种植野菜时需要进行研究。

正因为野菜没有经过生态驯化,地域生态适应性比较明显,所以只有注重区域化的特性,才能得到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

野菜种植业如何发力

曾经,野菜是救荒充饥的食物,现在,野菜因其营养、保健、绿色而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野菜产业的发展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实上,野菜还是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在安徽省肥西县,某公司把特色野菜销往日本,年创外汇500万美元以上。在湖南省株洲市,某公司预计出口至韩国的水煮野蕨菜占韩国市场的30%,公司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

不过,作为食品,野菜在国内的需求量远不如国外市场旺盛。在李鹏飞看来,目前国内消费者对野菜的认知度还不够,野菜的消费习惯仍须培养和加强。作为销售和出口的农产品,野菜也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因此附加值较低。

事实上,我国是野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以海南为例,据该省农业厅组织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省野菜种质资源达130多种。可以说,目前已被开发利用的野菜仅仅是一小部分。

2015年,海南省五指山市的政协委员就提交了《大力扶持和培育五指山野菜产业》的提案,认为野菜产业若加以政府的扶持和培育,将能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案建议,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加农户产业模式经营,政府在政策、土地、品牌、销售等诸多环节予以扶持,并增加野菜种、挖、吃、游一条龙农业旅游项目,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菜汁、野菜的发酵食品,扩大野菜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菜资源的利用率等。

也有专家指出,野菜是一些地区的特色资源,要实现野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大开发力度的同时,做好对特色农业资源的保护。

《中国科学报》 (2016-03-16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