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3/1 9:03:54
选择字号:
国际首台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
解读高分四号相机的四宗“最”

 

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号卫星搭载国际首台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顺利入轨。这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中唯一一台地球同步轨道面阵凝视相机,也是我国首台高轨高分辨率相机。日前,国防科工局公布了高分四号卫星影像,图像层次丰富、纹理清晰,质量优异,这标志着我国进入高轨高分辨率遥感时代。

高分四号相机诞生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之初,研究所科研团队就本着相机看得清、看得广、看得灵活的原则开始了总体设计。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艰辛的攻关,高分四号相机被赋予了超强的能力,其中凝视成像这一全新成像方式让它成为了神州家园的新一代“自拍神器”。

可见光、红外兼备,白天黑夜看得清

高分四号相机是一台同时具备可见光和红外成像能力的高清相机。在高分四号之前,国际上地球同步轨道光学相机可见光分辨率最高为500米,高分四号的加入令这个指标跃升了10倍,相当于以前我们从地球同步轨道上只能看到首都国际机场,而现在可以轻松找到国家大剧院。

地球同步轨道距地面约36000公里,用航天专业术语说就是“高轨”区域。如果把高分四号相机放在距地面五百公里的低轨,它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69米,一点不比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分辨率带进亚米级时代的高分二号逊色。

为了提升相机多维度信息获取能力,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为高分四号相机配备了国际上地球同步轨道口径最大的可见与红外一体化光学镜头。这个镜头可以同时获取地面目标的几何信息和温度信息,无论拍摄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在行。

在防灾减灾监测工作中,高分四号相机的超强功能将为地面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它不仅能够知悉受灾区域有多大,还能了解有没有起火,甚至能排查出温度异常的潜在火点隐患。同时,相机的红外成像能力可以保证全天对地观测,我们的神州家园从此有了一台昼夜工作的火灾报警器。

深情凝望地球家园,连续拍看得广

高轨面阵凝视成像的全新成像方式是高分四号相机不同于以往太空相机的最大特点。相机可以在任何时刻盯着地面上的区域进行观测。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座太空摄影工作室,想什么时候拍照,想拍多久都可以,想拍照片还是想拍视频随便选。

以前的太空相机只能定时拍照,所以无法获取目标运动的信息,利用高分四号相机的准视频成像功能就可以轻松记录运动轨迹,获取目标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为灾害发展预测以及气象预报提供更为有效直观的数据。

高分四号相机配备了大规模面阵CMOS探测器和大规模面阵红外探测器及视频电路,这意味着它可实现400公里见方区域的拍照。以往的低轨道太空相机一次看得下北京城,高分四号相机一眼装得下河南省。而且,利用这种大幅宽连续凝视成像功能,相机可以获得区域气象要素的云视频,可大幅提升区域气象预报的精度,现在的气象预报能精确到北京某个区,未来利用高分四号相机的图像,气象预报有望能精确到某条街道。

高亮、低亮全能应对,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在广袤的神州家园里,山峦叠翠,水域纵横,大大小小的城镇星罗棋布般洒落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辽阔的海疆伸向远方。要对如此色彩缤纷、明暗交错的目标进行高清成像,相机必须具备强大又灵活的亮度适应功能。

就像单反相机具有光圈和曝光时间调整能力一样,高分四号相机也可以通过积分时间调整技术控制曝光时间。高分四号相机既可以看清低亮度水面上的船只,同时也能对高亮度的白云清晰成像。

利用这一功能,高分四号相机可以有效地为灾害监测服务的同时获取高质量的气象云图,为气象预报提供及时连续的数据支持,真正实现我国高轨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开创了天基气象监测新时代。

冬暖夏凉自调节,不惧冷热稳稳看

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温度环境极为苛刻,在相机光照面和背阴面温差高达过百摄氏度,而且一天之中光照条件变化剧烈,这将严重影响相机成像,因此控温成了相机能否正常稳定工作的关键。

高分四号相机采用了国内首创的高轨大口径光学遥感相机精密热控技术,首次在轨应用了长寿命脉冲管制冷机及控制电路。有了这些措施‘保驾护航’,相机自身以及核心焦面部件的温度终年恒温,内部温度的细小波动甚至连人体都感知不到。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为高分四号相机打造的这套冬暖夏凉的“大棉袄”重量只有六公斤。

这就是高分四号相机,它配备了地球同步轨道口径最大的可见与红外一体化光学镜头、在轨首次采用大规模面阵CMOS可见光探测器和大规模面阵红外探测器等,在36000公里轨道高度获取50米分辨率图像,不仅开创了多项国际第一和国内首次,更将人类对家园认知的能力带到了“高轨高分辨率”的时代。从此,这只高能“天眼”将为神州家园的民生建设、防灾减灾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