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李晨阳 记者 郑金武
5月24日,为期8天的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落下帷幕,为年度最大规模的全民科技活动画下句号。
科技周期间,记者辗转于不同的会场、展台,随处可见游戏、互动、体验的热闹场景,高精尖技术、新奇科技、惠民成果拼出一道道科普大餐,让市民大快朵颐;但也有一些展台,虽然科技含量很高,却没有收获预期的“热闹”,成为热腾腾的展厅里一道独特风景。
不少参展人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参加这样的科普展示活动,最关键的恐怕还不在于展示项目的科技含量的高低,而在于展示本身“是否好玩”,而且这种“好玩”必须“看得见”。
看得见的“好玩”受垂青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一层西厅的科技创意坊,3个并排的展台吸引了记者目光。左侧展台上是一台便携光谱快速检测仪,右侧则摆着一个敞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
有趣的是,每每有参观者走近,都仿佛看不见旁边两个,径直走向被夹在中间的那个展台。在那里,参展人员正向一群小学生展示五颜六色的镧彩智能标签。当看到试管中的液体随着化学反应发出奇妙的色彩变幻时,孩子迸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该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展品因为“好玩看得见”,所以很受欢迎。“其实旁边展台的展品科技含量和实用性都挺高的,就是不便现场展示,所以会吃亏。”
记者发现,类似情况也让不少带着科技产品上展会的企业有所触动。“能不能现场展示,差别很大。”福建奇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职员说。他展示的产品是不用任何洗涤剂,就能以高速高温水雾清洗物品的快洗机。一开始,他和同事准备了大量水果用于现场冲洗,吸引了不少围观者。“水果一用完,人们也就散了。”后来,他们紧急采购了一批水果,重新聚拢了人气。
科技产品也有人气
部分前来参观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喜欢能亲手操作、亲自体验的项目外,还很注重展品的新奇性和独创性。
在电动汽车展区,观众用手机App,轻松体验了一把租赁车流程。有市民下载“皇城货郎放心买”App,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购买到低价优质特色产品。
在北京一家农业公司的展区,展示着形形色色的特色盆栽。展区色彩缤纷,但似乎颇为冷清。当记者上前询问这些展品有哪些科技元素时,工作人员则如数家珍。“可能大家对花卉十分熟悉,所以科普意愿没那么强烈。很多观众更喜欢直接购买一些展品回去试种。”展台工作人员说。
此次科技周展会上,推广并顺势销售产品的企业并不少。这种企业与终端客户直接交流的场景,也成为科技周的特色之一。企业参展,除了做科普,更关注展会带来的产品推广、品牌、销售等方面的长远影响。“很多科技产品都是首次亮相,平时根本看不着。科技周就应该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产品。”一名学生对记者说。
随处可见的“马太效应”
在热闹非凡的一层东厅,有一个乍看不起眼的展台。不大的桌子上,只有一只灯泡和两瓶矿泉水。然而,一经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这款LED长寿节能灯的原理、用法和优势。短短几分钟,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观众。
无独有偶,二层的科普体验厅里,相邻的两个展台可谓待遇悬殊。一边的“脑电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前早已排起了长队,另一边的“脑电波注意力检验体验”则应者寥寥。记者主动要求体验后者,佩戴脑电采集耳机后,在负责讲解的北京邮电大学老师的引导下,体验自己在专注、放松、紧张等心理状态下的脑电波变化。跟随记者的体验,陆续有很多参观者围拢上来,加入体验行列。
就像马太效应所说的“多者愈多、少者愈少”,人们往往喜欢在热闹的地方扎堆。在有些看似乏味的展台,有不少工作人员主动出击,制造一个个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契机,让原本“冷清”的展台顿时不再“寂寞”。
另外,主办方还评出了“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生态宝空气净化系统、纳米除甲醛除异味喷剂等24个项目获得公众最喜爱科普项目奖。
正如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在北京科技周主场闭幕式上所说,主场的落幕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大规模的科技活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科学技术普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