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安妮·百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10:20:00
选择字号:
英国大学教授:如何在学术会议上提出好问题

 

■乔安妮·百利

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提交一篇会议论文令人紧张,而回答提问则更难——那些提问往往是一些故作谦逊的长篇大论,散漫的自我陈述以及不加掩饰的知识性炫耀。因此,有些人避免向会议投稿,以逃避这一可怕的情况。有学者至今仍记得,她在刚作完会议报告后,现场突然响起了火警,那一刻她感到无比轻松愉快,因为得以避免遭遇各种问题。

但是,我们又需要其他研究者的问题,来保证我们的学术努力是有价值的。其实,问题和交流才是学术会议的命脉所在。我们希望就此检测我们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

我们之所以作论文和报告,是为了理清楚我们的研究,同时向同行学习,听众们的到场理由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并非互相对立,即使我们有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也依然是站在同一阵营的人。因此,会议上的问题应该与个人和集体的提高、发展有关,而不是计较一点点对错,一定要争个输赢。

以下是一些有关提问的建议,可以促进建设性的讨论,同时隐去个人的自我坚持。

观众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保持沉默,比如焦虑、通宵、饥饿甚至是为了赶火车。因此,我们非常感激那些勇于打破沉寂现场而提问的人。我们喜欢观众在认真听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而且言之有物。不要害怕提一些解释性的问题,其实这是演讲者们喜欢的,他们乐于就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作出阐释,而且对于其他从事相似研究的同行来说,这也是大有益处的。

提问者如果可以集中于演讲者的研究提问,会比那些专注于抒发自我观点的人对大家有帮助得多。而问题如果可以比较一下若干同行的成果则更好。这就可以把对话变成演讲者、提问者以及观众中的演讲者同行三方之间互相交流。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

尖锐但公正的问题是最被赞赏的一类问题。尖锐可以使得我们的解释和表述更加准确,同时还可以指出演讲中的一些疏漏,它可以帮助演讲者将自己的研究做得更好。但这种尖锐必须同时是公正的,比如确有证据能指出问题,要求我们找出一些解决方案。或者对于一些案例指出它所遗漏的特殊情况,要求我们考虑得更加全面。

实际的推荐类问题也是每个学者都喜欢的。我们需要知道在各种一手或二手的材料中,我们是否遗漏了什么。但请以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提出,不要强求了解为什么演讲人为何有所疏忽,更好的提问方式是:“你是否参考了这些或那些特定材料?这些都对你的论述有帮助。”

我们希望以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研究,因此,以上这些问题永远都是受欢迎的。当然,提问时不应该带有攻击性,也不应该只与演讲者的工作相关。应当询问一些特定的、有比较性的案例,或者对我们的发现在其他领域可能的应用进行评价。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

在论文中,限于篇幅或其他一些原因,我们有许多不得已删除的内容。在演讲时我们也会经常提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希望有一个机会可以在演讲中多阐述一些细节,同时证明研究的深度。

那么,当你确实不太同意演讲者的观点,但你的论述又有些宏大时怎么办?请保持文明礼貌,同时简洁明了地表达,就好像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写的那样“想几句简简单单、真心真意的客气话”。把你的异议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尽量少花时间,不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如果你的观点在现场有很多人赞同的话,你不需要过分表达自己,如果没多少人赞同,你更需要少花时间。

在此之后,你可以在论坛的其他环节与他人交换意见。我们不需要得到每个人的支持和表扬,不管我们的学术阶段或学术地位如何,我们都希望听众严肃、认真地对待我们和我们的演讲。与之相似的是,那些资深的学者也有可能被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所挑战。因此,尽管和前辈们交流时难免紧张,但青年学者同样可以在论坛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教授,韩琨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5-11-2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