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准缺失成云计算发展阻碍 |
专家认为应让云服务提供者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
■本报记者 彭科峰
阿里云、政务云、公有云、私有云……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热点。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有的专家认为,云存储的服务发展已经逐步成熟,云计算已迎来爆发式增长时代;有的专家则认为云计算只是在炒作概念,距离落地生根仍有时日。但大家的共识是:要想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必须尽快促进其标准体系的建立。
网络计算的延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云计算的前身就已经出现。1994年,Sun公司提出“网机”概念。当时一台标准配置的微机大概卖1500美元,但是一台网机只要400美元,却可以享受标配微机的计算功能。
2000年左右,世界兴起网格计算的高潮,用户不但可以共享硬件资源,而且可以共享软件资源,甚至于可以共享数据资源。
2006年左右,云计算兴起。“现在炒了这么多年的云计算概念,从本质上来讲和网机、网格计算这些概念并没有什么差异,我个人认为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顾问周宏仁这样表示。
周宏仁认为,云计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云服务、云存储和云计算。其中,发展得最快、最受企业和用户欢迎的应该是云服务。而云服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的软件下载服务。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网易、新浪、优酷、360等等,实际上都带有云服务的基本特征。”周宏仁认为。
周宏仁进一步表示,目前的云存储领域发展较快,“虚拟化降低了存储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云计算或者说真把计算放到云上的发展则相对迟缓”。
须重视“生态”建设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总经理陈国豪认为,新的业务价值驱动了云计算的使用,很多数据需要云计算来挖掘它的价值。借助云计算,国外软件开发人员的效率非常高,两三人的公司一个礼拜就可以推出一些新的应用。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殷康认为,当前大家都知道云计算的作用和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都感觉云计算在天边,在远处,摸不着”,这就需要找一些落地的资源和运算,“比如说能不能用它来解决中国的雾霾问题,这样大家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云计算本身并没有什么用处,就像电力一样,要靠电冰箱、电视机等各类电器普及,它才能真正起作用。”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坚认为,当前需要把云计算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来。
服务标准需完善
目前,云计算的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相关标准的缺失,却成为行业进一步壮大的阻碍。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吴基传介绍,2008年,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先后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2014年4月,又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随着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领域的渗透融合相互促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双拉动的态势。”
一位在国家机关从事政府采购的负责人介绍,标准缺失是阻碍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使用云计算的障碍,“比方说使用某一公司提供的公共云或者私有云服务,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就无法提前作出合理的预算。这至少对政府采购来说是有非常大影响的。”
吴基传建议,应当尽快完善和制定云计算服务的标准。具体来说,应当明确使用云服务的准入条件,提供云服务企业的资质认证和行业自律,“应当完善云计算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信息服务者和信息消费者的权益和责任,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和云计算安全评估认证体系,让云服务的提供者有章可循,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中国科学报》 (2014-05-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