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3-3-6 17:08:59
选择字号:
刘志彪委员:加快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受国内外热捧的3D打印技术,普遍被认为是可以“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世界制造车间和全球制造中心,中国应如何认识3D打印技术对现有制造业的挑战并采用适当策略抢得发展的先机?
 
其实,与其过于乐观地说3D打印技术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还不如说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更为实际。3D打印技术虽然会重整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难以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理由是:一是3D打印只是新的精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相比于机器大生产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关系;二是3D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打印不出来;三是个性化打印成本极高,而只有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也许,3D打印的“革命性”只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慢慢显露,但短期内难以成为“革命性”的现实。
 
在个性化需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时代,3D打印产业化显然会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由于其超强的设计能力,可能带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是由于其精密化的“打印”,可能取代低附加值产业成为高附加值的精益制造业;三是给新材料提供发展机遇;四是使研发和设计等“非实体性活动”成为产业链高端,从而推动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和制造服务化。
 
当前全球3D打印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过分追捧是不明智的。为了实现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是:
 
1.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全球3D打印产业的市场规模只有区区几十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仅为0.02%。因此,如何培育和迅速扩大市场对3D打印产业的需求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
 
2.产业核心技术的革新。当前,3D打印远非成熟技术,在打印技术、控制软件、材料开发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还存在明显不足。如在打印技术方面,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大多不能作为功能性部件,只能做原型使用。在材料开发技术方面,目前3D打印耗材非常有限,仅有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陶瓷等十多种材料,显然无法满足生产对材料多样性的需求。
 
3.产业低成本和高效率生产的突破。与标准化、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相比,当前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成形”而非“制造”。因生产的利润源于低时间成本,而当前3D打印一个单件就需好几个小时,故目前3D打印技术的生产效率比传统制造业更低。
 
对3D打印产业这个正在兴起的成长产业,我们一定要吸取过去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过去的经验教训证明,一旦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全部注意力都被某个或某几个热点新兴产业吸引,那么必然造成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竞争。这是我们政府职能定位和投融资机制的缺陷决定的,短期内难以解决。
 
因此对以3D打印机为主的新兴智能化革命,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做法,一定会使新兴成长产业发生衰退。过去不良做法的具体思路主要表现在:一是不立足于自用而是一开始就想出口;二是以高科技名义拼廉价劳动力;三是一哄而上,没有必要的准入门槛;四是补贴生产者而不是补贴消费者,刺激不了消费和使用市场的扩大;五是不基于对传统产业改造、不与其协调发展,而是单打独斗,孤军深入。如果发展体制、政府导向与实际做法不改变,光伏等新兴产业出现的严重“畸型症”,将难免在3D打印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再现。有鉴于此,发展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法,总体上可以是: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不能仅明确扶持的产业门类,更要鲜明地指出政府不鼓励发展什么,门槛在哪里,以及严格限制发展什么。如为了避免走前一轮新兴产业发展中加工环节过度膨胀、无序竞争老路,不仅要明确扶持设备研发和装备业,更要明确为一般性加工环节的制造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安上高压线,通上高压电。我国光伏行业的困难,除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产品的加工环节,大量购买资本密集的国外专用设备扩张产能,国外设备厂商赚走了行业景气阶段的主要利润。3D打印产业的发展,要坚持支持投资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产品。如果全靠购买国外设备低端加工,将没有任何前途。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主要依靠内需。只有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的自主技术创新。3D打印机一定意义上属于“广泛”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参考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思路,重点对消费者、使用者和对采购企业进行政府补贴和增值税抵扣。当前,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方面已经成为3D打印机的先导性应用市场。对这类使用者在政府采购上要给予倾斜支持。
 
第三,致力于抢占新兴产业的研发等产业链的高端,避免过多企业集中于低端、“制造”当中只会“造”不会“制”。从产业链看,可以考虑在战略上将3D打印机这一核心技术分类为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等,针对其中的若干重点企业给予支持,鼓励其尽早占领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另外,由于3D打印机涉及学科的交叉,政府可以考虑引导不同领域的重点企业形成研发联盟。
 
第四,优惠政策(如金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要重点向研发环节倾斜,避免以产能规模为标准进行支持的思维惯性。指导3D打印技术率先突破需要有充分的预见性,要集中力量支持具有研发突破潜质的企业,让其参与国际优秀科技资源的竞争,在国际范围内形成龙头企业。为此要使优惠政策集聚在研发关键环节而不是产能爆发环节,坚决避免GDP思维和所有权思维,避免按照公有化程度、企业产能规模等非技术和效率标准制定优惠政策的倾向。
 
第五,要从产业特性引导行业成长,避免行政主体驱动的投资发展。既要避免将这个行业做成形象工程,也要避免“圈地规划”一哄而上。3D打印机的发展方向主要就是两个,一个就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打印机”装备类产品,另一个就是特种耗材类的新材料。从市场结构特征来看,现在正处于行业创新的活跃期,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应该只有几家。为此要避免各行政区域内政府竞相上马,过度竞争。重点在若干产业链环节支持几家团队实力强、研发基础扎实的企业作为发展这个产业的先导。
 
第六,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3D打印机突破专用设备制造的范畴,能够使很多制造业产品不再需要专用化设备,同时,制造模式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定制”将更接近现实。模具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将面临重大变化,在这些行业比重比较大的地区,应当研究3D打印机应用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加大传统行业与3D打印产业的融合。可以这样说,如果脱离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3D打印产业既不能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不能利用来自传统产业的广泛需求,因此必然会失败。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刘志彪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