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述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那些日子
与许多科研工作者不同,庞忠和有一段让他引以为自豪的经历,那就是他曾作为同位素水文学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任职5年。虽然这段经历也曾给他带来各种危险、误解甚至非议,但他认为,5年中,能够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份,完成了国际组织赋予的使命,同时为国内相应学科的发展尽了一份力,这就够了。而2005年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集体奖)则是对他5年工作最好的一个注解。
他们会记得你是一个中国人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在维也纳,我的办公室在办公大楼的23层,从窗户望出去就是多瑙河,但很少有雅兴在办公室里欣赏这样的美景,我有一个随时准备好的行李箱,能拎起来就走。
那时候出差很多,去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地热开发项目。要去的地方存在各种危险,有时候联合国给我们的出行提示就有十几页,但很多时候顾不了这么多。有一次去乌干达,那里疟疾流行。出发之前,医生嘱咐我们一定要接种疫苗,并且吃药预防,但是我没有听话。出差回来就开始高烧,我去看医生,医生问了情况之后只能一遍一遍地说:“Too late. I can not help you.(太晚了,我帮不了你)”
那时真的慌了,因为我的同事就有因为感染疟疾而失去生命的,以为自己也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但幸运的是,后来我的烧退了,不治而愈。
危险的情况还不止这些,有时还要面对车祸、恐怖分子、毒贩子等等各种威胁,但我认为所做的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我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去帮助那些发展中国家开发利用地热,虽然拿的是联合国的护照,但是那里的人们会记得你是一个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一个中国学者对待学问、对待和平发展的态度,还有对不同文化以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刘东生院士比我更看重这个奖
2005年,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员,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集体奖,这是我5年工作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把这个奖看得很重,虽然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让我没想到和更加感动的是,刘东生院士比我还要看重这个奖。
刘先生几次和我说起,要我把这个奖拿给他看看。在所里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他又一次和我提起这件事,这时我才意识到老先生对这个奖多么的重视。
随后,我把有巴拉迪签名的获奖证明复制了一份,特意用我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得的另外一个奖项的木框装裱,送给了老先生。这个复制品,被老先生非常郑重地摆在了他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旁边。
人物档案 庞忠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国际地热协会理事、国际地球化学协会理事、中国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长期致力于地热地质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地热系统的成因与开发利用途径。他用新地质构造控热原理完善了非火山源地热系统成因理论;基于环太平洋带酸性流体同位素研究丰富了火山地热系统理论模式;他依据水岩相互作用理论研究提出的地热温度计定量化方法广受欢迎。他从咸水层科学角度提出的采用二氧化碳提高地热采收率(CO2-EATER)的热储工程新模式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2000年赴国际原子能机构,任同位素水文学家,先后参与设计与实施IAEA中国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黑河流域水资源等技术合作项目,并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建设同位素水文学实验室的工作,引进了高精度氚制备、CO2吸收法C-14制备、氟利昂等地下水年代测试系统。主持IAEA地热系统酸性流体研究等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以及国际间水化学实验室比对项目。先后担任IAEA在22个发展中国家应用同位素开展地下水与地热资源调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