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对于特别是唐骏来讲,不同的人的观点针锋相对,有人觉得可以宽容他,因为他是靠实力,不是靠学历,有人说,作为公众人物,如果你的诚信上出现任何瑕疵的话,就应该永世不得翻身。
白岩松:
我觉得一事是一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不管是之前在盛大,或者在微软,一直到新华都,他的工作业绩,我想不是那一张文凭是真是假所给予他的,那张文凭只是最初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或者说一个机会,后来他似乎是半推半就,也没有特别明确地去强调这个学历有多重要,因为他也很清楚所谓的这个学校也不是那么知名,即使说出来,给我们的冲击力也不足够强。因此他后面是不是优秀的,是由一个又一个雇佣他的公司来决定的,你相信那些老板会一下子花一个多亿或者几个亿来去聘请唐骏,是因为很久之前的那张文凭吗?不会。
汪晖在学术界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认真的一个学者,包括做多年《读书》这样的一个主导人了,但是作为博士论文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我认为一事是一事,优秀归优秀的,咱们今天说的不是优秀的问题,而是说这个事是真的是假的,这个文凭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一定要当下把这个做清楚了,在做清楚的同时,不希望上升到一种人格或者道理的侮辱和打击的过程当中。
主持人:
现在人们似乎很讲究所谓的危机公关,但两位,一个是正面的迎击,一个是躲避锋芒,但似乎都没有成功的危机公关。
白岩松:
因为我觉得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答案才可以让你危或者机。而且我也不觉得,当你有了最后答案的时候要么一棍子打死,要么彻底没事情了,不应该是这样。我觉得两人的不同做法,跟不同人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唐骏是长时间以来,几乎有媒体给他打电话差不多都会接受采访,所以这几年随时你在各种杂志报纸上都能看到唐骏。更何况,他不是个人的问题,他现在背后有着新华都公司,有个人形象的问题,他必须要去做。
而汪晖个人,他尤其离开了《读书》之后,虽然在清华大学,但是更偏向个人之学者。因此不管是痛苦,还是无所谓,都是个人的问题,因此他做出不回应,只涉及到个人他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主持人:
现在网络舆论非常有意思,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都解读的是不一样的角度,比如说对于打假人方舟子来讲,他就借此炒作。
白岩松:
我们似乎有一种道德洁癖,平常的时候,我们道德一点都不洁,当遇到打架,或者这样的冲突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有道德洁癖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往往希望打假的人也是百分之百的雷锋,其实雷锋在今天也不一定是我们想象的那个雷锋。
在情感上也许有很多人对方舟子的这种举动,或者动机,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包括质疑,包括不满意,但是我只能说,从理智上我们应该坚决支持方舟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这个社会需要很多的啄木鸟,啄木鸟不排除它在捉虫子的时候,它在寻找自己的食物,但是实际的后果是,害虫被除掉了,社会这个大树变得更健康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有这样的啄木鸟的话,该多好。就像我们很多年前,也曾经质疑过王海多次,我们有很多人现在依然不喜欢王海,但是理智地说,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王海吗?
主持人:
这样的一件事情,不是空前,也不会绝后,而减少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在哪儿?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结束莫衷一是的状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支持熊(丙奇)、林(毓生)二位的建议,联盟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我们也同意易中天的主张,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我们同时要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
昨天,国内63名学者、教授联名发出公开信,而对象则是中国一流的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顶尖大学之一清华大学。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如果汪晖没剽窃,应该还他一个清白,如果汪晖剽窃了,那么应该权威机构来研究,来认定惩处,给个最终的了断。
观察这密密麻麻的63个书名,汪丁丁、顾海兵、郑也夫等,国内外众多著名学者的名字都在里面,而他们所处的单位更是涉及哲学、历史、宗教、中文、法文等多个学术领域。显然,这些学者们的用意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搞清楚一个汪晖是否抄袭的个人问题。
郑也夫:
我认为参加签名了,将这件事推到一种制度化的一个机构来妥协处理,我认为相比之下都是后一件事更为要紧,前一件事我认为,他的作品究竟是不是涉嫌剽窃,我认为都没有那个要紧。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
我跟他素不相识,无怨无仇,我要反对他个人干什么,要具体采取行动,哪一些违规的,谁违规谁就会被抓起来,谁就会被处罚,只有经常违规的人,包括位高权重的违规者,他们也会受到处罚。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警示别人不敢再违规了。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这也不是一个要整什么人的问题,其实对他是保护,对整个学术也是保护,这应该有一个制度建设,应该从制度上把它弄清楚。